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巫峡

巫峡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为长江三峡之一。《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绝��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峡起于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2公里。西段为金盔银甲峡,东段为铁棺峡。巫山十二峰在峡两岸,极为壮观。


又称大峡。因峡穿巫山而名。《水经注·江水》:江水东径巫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太平寰宇记》夔州巫山县:“巫山,盛弘之《荆州记》云:㳂江峡三十里有新奔滩,至巫峡,因山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隋开皇九年(589年)陈将吕忠肃屯军于此,以阻隋军东下。唐杨炯有《过巫峡》诗。长江三峡之一。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约45千米。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海拔 1000 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并列两岸,以神女峰(望霞峰)最奇。


猜你喜欢

  • 鹅城

    ①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二十里鹅池村。《元和志》 卷13清源县 “鹅城” 条引 《晋阳春秋》: “永嘉元年,洛阳步广里地陷,有二鹅,色黄苍者飞冲天,白者不能飞。……刘曜以为己瑞,筑此城以应之。”②即今广西

  • 洋泉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80宁乡县: 洋泉 “有三派分流,溉田三百余亩”。

  • 宝山

    ①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0繁峙县: “宝山在县东南九十里,有南冶谷,路通直隶唐县、定州之境。”②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东北老宝山城稍西。《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宝山在 “

  • 武障市

    在今湖南双峰县西南。明置巡司于此。清废。

  • 武东县

    ①1940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武乡县东部析置,属太行区。治东村 (在今山西武乡县东)。1945年9月撤销,与武西县合并复置武乡县。②1948年绥蒙政府由武川县东部析置,治旗下营 (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北旗下营

  • 凌家场

    即今四川内江市西南凌家镇,接自贡市界。道光 《内江县志要》 卷1: 凌家场在 “西南六十里”。

  • 环湖

    在今四川眉山县城西环湖巷。《明一统志》卷71 眉州: 环湖 “旧有沼,州人为矼梁塞之。宋魏了翁为守,特疏凿之……名之曰环湖。了翁为记”。

  • 石板溪

    在今四川犍为县北石溪镇南。清嘉庆《犍为县志》卷2:石板溪在“县北三十里。溪山出石炭,灶民取以煮盐”。

  • 任丘县

    北齐置,属河间郡。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南二十六里。《寰宇记》卷66任丘县:“《三郡记》:汉元始二年,巡检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以防海寇,即以为名。”隋初废。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蒲州,移治今任丘市。

  • 浦口镇

    一作浦市镇。即今湖南泸溪县南四十四里浦市镇。《宋史·蛮夷二》: 南宋乾道七年 (1171),前知辰州章才邵言: “沅陵之浦口,地平衍膏腴,多水田…其地当沅、靖二州水陆之冲,一有蛮隙,则为害不细。”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