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帽山

帽山

①在今广西武鸣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帽山在 “县西十五里。山形圆耸”。

②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85太平府: 帽山 “在安平州治西北。以形似名”。

③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西北海上之韦岛。公元15世纪时东西方海舶经此,西来船只以其山为陆标。见 《瀛涯胜览》 “南浡里国”、“锡兰国”、“榜葛剌国” 等条。


猜你喜欢

  • 金河口镇

    即今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民国《峨边县志》 卷2: 金口河场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为大渡河上重要集镇。

  • 丹山

    ①亦名丸山,又作凡山。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水经·巨洋水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方舆纪要》卷35临朐县“丹山”条引《大事记》:“轩辕征不道,东至海,登丸山,或讹为凡山,俗谓

  • 瓜山

    在今江西瑞昌市西。清同治《九江府志》卷4瑞昌县:瓜山“在水陆保。山上有周、徐、杨、邓四姓居焉”。

  • 株栗寨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民国 《湖北通志》 卷36长阳县: 株栗寨 “ 《县志》: 嘉庆二年教匪首领覃家耀等由剪刀山据株栗寨。又同治三年逆首田士珺倡乱,亦负嵎于此。后均为官军所破。案,株栗寨在县

  • 南乐镇

    在今河北大名县南旧治乡。北宋政和六年(1073) 移大名县于此。金废为镇。明永乐九年(1411) 复为大名县治。清乾隆二十三年 (1758) 废为镇。

  • 太史溪

    即今福建沙县东沙溪。《舆地纪胜》卷133南剑州《景物下》:太史溪“在沙县七峰之下,丞相李纲初以太史谪官于此”,故名。

  • 还驾店

    在今山东茌平县北二十三里。《方舆纪要》卷34博平县:还驾店,“《五代史》:后唐明宗屯兵于明灵寨,还驾至此,有行幄,基址存焉”。

  • 钟 (鍾) 官城

    在今陕西户县东北汉上林苑中。《元和志》 卷2鄠: “钟官故城,一名灌钟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盖始皇收天下兵器销为钟鐻,此或其处。” 《资治通鉴》: 唐贞观十八年 (644),“车驾幸钟官城”。即此。

  • 虹桥

    ①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三十里。《元史·孛罗帖木儿传》: 至正二十五年 (1365),也速自永平勒兵西讨孛罗帖木儿,孛罗 “遣骁将姚伯颜不花统兵出御,至通州,河溢,营虹桥以待,也速出其不意,袭而破之”。即

  • 昭觉寺

    ①在今河南孟津县境。《资治通鉴》: 唐宝应元年 (762),仆固怀恩讨史朝义,“朝义悉其精兵十万救之,陈于昭觉寺,官军骤击之,杀伤甚众”,即此。②唐建。初名建元寺,后改昭觉寺。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