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宗州。九年 (626) 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赵伏城。唐武德九年(626年)废。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宗州。九年 (626) 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赵伏城。唐武德九年(626年)废。
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北二十八里田店镇。清光绪《德安府志》卷8《兵事》:同治三年(1864)四月,“陈得才由宋河分遣捻首欧罗洪扰应城东北之杨家河,西北之田店”。
①在今广西忻城县北。《明一统志》 卷84庆远府: 叠石山 “在忻城县北六十里。岩石重叠,因名”。②在今浙江衢县南。《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叠石山 “在府南四十里,以层岩累叠而名”。③在今湖
在今河南新郑市北四十里华阳砦。《晋书·嵇康传》:“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
即绒辖。今西藏定日县西南绒辖。
即智勇山。在今云南易门县城北。《方舆纪要》 卷114易门县: 娘当山 “在县治北。旧名戈晟智桶山。三峰耸秀。《县志》: 山一名智勇山。又名娘当山”。
①古 “九州” 之一。《尚书·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 《尔雅·释地》: “汉南曰荆州。” 《周礼·职方》: “正南曰荆州。” “荆” 指荆山 (今湖北南漳县西); “衡” 指衡山,《汉书·地理
即今广西钦州市东九十里那彭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钦州图:东有那彭墟。
在今云南昭通市西二十里。《清一统志·昭通府》: 虎跳岩 “山势崚嶒,状如虎踞,为一郡关锁”。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属荔浦县。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北。后废。
即鬲昆。在今俄罗斯鄂毕河上游与叶尼塞河上游之间。《汉书·匈奴传》:郅支单于“发其兵西破坚昆,北降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