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脑山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九十余里。同治《万县志》 卷4: 康脑山 “上接马鬃岭,下连黑洞沟,东扼龙门砦,西望佛印山,亦奇景也”。清嘉庆四年 (1799) 白莲教义军与清德楞军激战于此。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九十余里。同治《万县志》 卷4: 康脑山 “上接马鬃岭,下连黑洞沟,东扼龙门砦,西望佛印山,亦奇景也”。清嘉庆四年 (1799) 白莲教义军与清德楞军激战于此。
①在今吉林长春市北,头道沟西北二里。旧为中东铁路南部之终点。北达哈尔滨,南沿南满线直达辽宁。②在今吉林和龙市西北。产金矿。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3:海兰河“又东北,北受二道沟河。河出富尔岭,东南流,北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高桥村。《方舆纪要》卷102英德县 “虎尾径营” 条内: “ 《志》 云,县境江道上达韶阳,则有高桥、观音坑诸营,弹压上游。”《清一统志 ·韶州府》: 高桥营 “在英德县北弹子矶上,
①明置,属迁安县。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西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铁门关 “在县西北百里,距关二里即遵化县界之李家谷口。《郡志》: 关南十五里为窟窿山,山多洞穴,高与铁门关齐”。②
又作大砬子、和龙峪。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清宣统元年(1909)置和龙县于此。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和龙县,土名和龙峪,又名大砬子。”即此。
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北前进乡。元、明、清设驿站于此。
唐天祐二年(905)改阜城县置,属冀州。治所在今河北阜城县。五代唐复为阜城县。古县名。唐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避父讳,改阜城县置,治今河北省阜城县。属信都郡。五代唐复改阜城县。
亦名青龙潭、青龙镇寨。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二十四里黑龙潭乡。民国 《郾城县记》 图: 东北有黑龙潭镇。在四川省仁寿县中部偏西。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黑龙潭,人口2900。以黑龙潭水
在今江西彭泽县东。《方舆纪要》 卷85九江府彭泽县: 晓石山 “在县东一里。山势蜿蜒,一峰秀拔,日出先照,因名”。
又名黄溪渡。在今江西南昌市东三十里。《明史·宸濠传》: 正德十四年 (1519),“宸濠方攻安庆不克,闻南昌破,大恐,解围还,守仁遂击之。乙卯,遇于黄家渡”。即此。在今江西省南昌县东北。明正德十四年(
一名云岭山。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云岭乡一带。1938年7月至1941年4月,为皖南革命根据地中心,新四军军部设此。又称大雪山、雪岭。在云南省西北部。《南中志》:“云南县西高山相连,……虽五月盛暑不热,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