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场
①在今河北秦皇岛市东侧东、西盐务。盛产海盐。《清一统志·永平府二》:归化盐场“在抚宁县东南海滨,南至秦皇岛,东抵山海关,西至昌黎接石碑场,亘四百余里。又旧有惠民场,在县西南海滨,亘二百二十里,今并于归化”。清于此设盐大使。后并入石碑场。
②五代南唐保大三年(945)改归化镇置,即今福建泰宁县治。后周显德五年(958)升为归化县。
五代南唐保大三年(945年)改归化镇置,治今福建省泰宁县。周显德五年(958年)升为归化县。
①在今河北秦皇岛市东侧东、西盐务。盛产海盐。《清一统志·永平府二》:归化盐场“在抚宁县东南海滨,南至秦皇岛,东抵山海关,西至昌黎接石碑场,亘四百余里。又旧有惠民场,在县西南海滨,亘二百二十里,今并于归化”。清于此设盐大使。后并入石碑场。
②五代南唐保大三年(945)改归化镇置,即今福建泰宁县治。后周显德五年(958)升为归化县。
五代南唐保大三年(945年)改归化镇置,治今福建省泰宁县。周显德五年(958年)升为归化县。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或在库尔勒市境。《后汉书·班超传》:永元六年(94),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兵到尉犁界,“焉耆国有苇桥之险,广乃绝桥,不欲令汉军入国。超更从它道厉度”。清祁韵士《西
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新唐书·苏定方传》: 显庆间,定方 “勒兵进至双河,与弥射、步真合,距贺鲁所百里,下令阵而行,薄金牙山。方贺鲁将畋,定方纵击,破其牙下数万人”。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马头渡“在县北三里。又县北十五里有赵销渡,县南五十里有漩口渡, 皆往来通道”。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甘肃卫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二十六年移都司治此。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临泽、民乐和青海祁连等市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甘州府。
又名诺水。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小通江。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25通江县: “ (壁) 山下枕诺水,诺水即宕水,所激声若呼诺,后魏诺水县以此得名也。” 《明史·地理志》: 通江县 “又有宕水,在县西
北宋置,属什邡县。即今四川什邡县西北五十里洛水镇。在四川省丹棱县东南部。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杨场,人口370。以驻地杨场得名。1951年为杨场乡,1958年为杨何公社,1984
①北周闵帝元年 (557) 置,治所在普宁县 (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元和志》 卷33陵州:“因陵井以为名。陵井者,本沛国张道陵所开,故以陵为号。” 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及简阳市、双流县部分
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北毛市镇。明置巡司于此。
北周置,治所在石台县(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石台村)。后废。
在今山西襄汾县城南八里丁村。村内遗存明、清两代民居院落二十余处,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四十年,较晚者为清康熙、咸丰间,基本上是明清时期村子的布局。分为北、中、南三个建筑组群,院落多为座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