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德军
五代方镇名。本后梁宣武军,后唐改名。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南)。北宋初废。
五代方镇。本梁宣武军,唐改名,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北宋初废。
五代方镇名。本后梁宣武军,后唐改名。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南)。北宋初废。
五代方镇。本梁宣武军,唐改名,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北宋初废。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北东周廷。道通招远。民国《四续掖县志》卷1作东周廷村, 为周廷乡驻地。
当在今也门亚丁附近。明费信 《星槎胜览》 卷4: 剌撒国 “自古里国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傍海而居,垒石为城。…其酋长感慕圣恩,遣使捧金叶表文,奉贡万物”。《明史· 外国传七》: 剌撒 “永乐十四年遣
①即今四川南川市东北大溪河(鸭江)支流龙岩江。《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四十八渡水“在隆化县东三十里。两山壁立,一水弯环其中,涉是溪者凡四十八渡,其门有穴如户牖”。《清一统志·重庆府一》:“《府志》
清置,属归化厅。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坝羊乡。旧有千总驻防。“坝阳”系布依语音译,意为边上出水的地方。
明初置,属将乐县。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
东魏武定七年(549)置,属高平郡。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境。北周并入高平县。《清一统志·泗州》 引《县志》:朱沛故城“在故徐城西北六十里。其地有朱沛水,故名”。古县名。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朱沛郡置
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侨置,治所在桑根山下 (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北齐天保三年 (551)徙治新昌郡 (今安徽滁州市)。北周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全椒、来安及江苏盱眙等地。隋开皇初改为滁州。
在今贵州开阳县西北。《清一统志 ·贵阳府》: 乖西山 “一名鲁郎山。元逸士有鲁姓者读书其上。亦名书案山”。
唐方镇名。贞元元年 (785) 置,治所在陕州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大和三年 (829)废。开成元年 (836)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卢氏及山西平陆、芮城等县地。龙纪元
又称外方山、太室山。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古称中岳。《史记·封禅书》: “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 及秦并天下,殽以东,名山五,首曰 “太室。太室,嵩高也”。《艺文类聚》 卷7 “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