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镇
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徘徊镇。明嘉靖 《武安县志》 卷2有徘徊镇。
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南洺河北岸。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徘徊,人口2570。洺河水经此,盘旋而东,故名徘徊。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谷子、玉米、棉花。铁矿资源丰富。有农机修理、电石、选矿、汽修等厂和铁矿。邯长铁路、峰涉公路经此。
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徘徊镇。明嘉靖 《武安县志》 卷2有徘徊镇。
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南洺河北岸。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徘徊,人口2570。洺河水经此,盘旋而东,故名徘徊。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小麦、谷子、玉米、棉花。铁矿资源丰富。有农机修理、电石、选矿、汽修等厂和铁矿。邯长铁路、峰涉公路经此。
亦作别笃山、别驾山。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明太祖实录》:洪武五年(1372)六月,征西将军冯胜、副将军傅友德进兵至亦集乃路,元守将以城降。师次别笃山口,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
明置,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南长春堡镇。清乾隆《毕节县志》卷1:正西有长冲铺。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大寨乡。清顺治十五年(1658)置阿思峒寨土千户。
在今广东和平县东北六十里下东镇西南兴隆村。初名乌虎村。明嘉靖中筑土城,寻为徐仁器所据,隆庆中平徐仁器,因名平虎。
一作南曹集。即今河南尉氏县南南曹乡。明嘉靖 《尉氏县志》 卷1 《市集》: “南曹寨集,在县南三十里。”
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6建昌府新城县: 栖灵山在 “县西北三十里。峰峦耸秀,绵亘数里”。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武城。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武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武城巡检司于此。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三十六里。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司令部设此。
一作临蒸县。三国吴置,属衡阳郡。治所即今湖南衡阳市。东晋为湘东郡治。隋改为衡阳县。古县名。又作临承县或临蒸县。东汉建安中分酃、烝阳两县置,治今湖南省衡阳市。属衡阳郡。以临烝水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
清雍正三年(1725)置,治所在宁武县(今山西宁武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偏关、神池、宁武、五寨等县地。1912年废。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治宁武县(今属山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内长城以南,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