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思州

思州

①唐贞观四年 (630) 改务州置,治所在务川县 (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安夷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思州。辖境相当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五代废。北宋政和八年(1118) 复置,移治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宣和中废。南宋绍兴初复置,元至元间改为思州安抚司。

②明永乐十二年 (1414) 属升华府。治所在持平县 (今越南东南部义平省平山县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义平省平山及其附近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入安南。

③清雍正九年 (1731) 置思州土州,属太平府。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思州村。1916年废。


(1)唐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置,以思邛水为名。治务川县(治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北,北宋移治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宁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思州。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务川、沿河、印江及重庆市酉阳、秀山等县地。唐末废。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复置,宣和四年(1122年)废。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又置。属蘷州路。元改置思州军民安抚司。(2)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思明土府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思州,属太平府。辖境相当今宁明县部分地。1916年废,改置思乐县。


猜你喜欢

  • 金池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西金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 (634) 属岩州。后废。

  • 龙角山

    ①在今山西浮山县南。《方舆纪要》卷41浮山县:龙角山在“县南三十五里。两峰对峙,旧名羊角山,唐武德中改今名。其东南峰有珍珠洞,又有华池,山之南麓跨翼城县界”。②在今湖北大冶市南,与阳新县交界处。《舆地

  • 汾阳侯国

    西汉初置,属太原郡。在今山西静乐县西。后改为县。西汉初封靳强为侯国于此,治今山西省静乐县西。后国除为县。

  • 中堡镇

    即今江苏兴化市北中堡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兴化县:“中堡镇在城北三十六里。”(1)在江苏省兴化市东北部。面积84.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堡庄,人口5600。相传古有孝子中堡背母迁

  • 奉国城

    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一里吴憾山上。《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唐李光弼将辛孜于此筑城,击平朱覃、姚廷诸贼,名将军城。吴越复筑此城屯戍,名曰奉国城。”

  • 枣庄

    即今山东枣庄市。原属峄县。附近多煤矿。1946年设枣庄市。1948年将陶庄矿区并入,改设枣庄办事处。1950年撤销枣庄办事处,并入峄县。1960年复改枣庄市,因驻地枣庄为名。

  • 景德镇市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浮梁县析,治景德镇 (今江西景德镇市)。在江西省东北部,北邻安徽省。面积5248平方千米(市辖区423平方千米)。人口148.2万(市辖区42.1万)。辖珠山、昌江二区和浮梁县,

  • 咸宁驿

    明初置,在今湖北咸宁市西。清雍正六年(1728) 裁。

  • 洛要县

    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高密县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南五十里。隋初废。

  • 碧虚亭

    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初名齐云亭,南宋范成大重建,改名碧虚亭。在七星岩洞有范成大《碧虚亭铭并序》 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