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恩州

恩州

①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置,治所在齐安县 (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辖境相当今广东恩平、阳江二市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恩州,大顺二年 (891) 移治阳江县(今广东阳江市)。北宋庆历八年 (1048) 改为南恩州。

②北宋庆历八年 (1048) 改贝州置,治所在清河县 (今河北清河县西城关乡)。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县、山东武城县地。金移治历亭县 (今山东武城县)。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历亭县入州。明洪武二年(1369) 改为恩县。

③辽置,属大定府。治所在恩化县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西桥乡东土城子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境。金废。


(1)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置,治齐安县(至德中改为恩平县,今广东恩平市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恩州,大顺二年(891年)移治阳江县(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恩平二市地。宋属广南东路。庆历八年(1048年)因河北路有恩州,改名南恩州。(2)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改贝州置,治清河县(今河北清河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故城、清河二县,山东省武城县及平原县、德州市部分地。金初徙治历亭县(今山东武城县东北旧城)。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县入州。辖境缩小,仅相当今山东省平原县西部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恩县。(3)辽太宗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东南西桥乡东土城子。开泰中置恩化县为州治。属中京道。金废。


猜你喜欢

  • 泽普勒善河

    即今新疆叶尔羌河上游。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叶尔羌河 “其河二源,西源曰泽普勒善河”。

  • 昔阳亭

    在今河北晋州市西。《汉书·地理志》下曲阳: 应劭曰,“晋荀吴灭鼓,今鼓聚昔阳亭是也”。

  • 杨花场

    即阳花场。今四川资阳市东北四十里保和镇。清光绪《资州志》卷3:资阳县“杨化场在县四十里”。

  • 赤谷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水经·渭水注》:漏水“出南山赤谷,东北流径长杨宫东”。宋敏求《长安志》卷18:“赤谷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五里。”

  • 杯渡山

    又名屯门山。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一说即今香港新界屯门青山。据 《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世传云,杯渡禅师渡海来居杯渡山”,因名。《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梧桐山” 条下:杯渡山 “

  • 神光寺

    在今福建福州市内乌石山。清道光三十年(1850) 6月,英国一名传教士和一名医生来到福州,由英国代理领事金执尔向城内乌石山神光寺僧人租赁房屋,租期半年。侯官县知县兴廉在租契上盖印批准,开英国人在通商口

  • 和水

    一名和川水。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 “南有和水,一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 《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和水在 “司南四十里。《胜览》 云: 源出蛮界

  • 白地

    即拜的城。今西藏浪卡子北白地。清乾隆《西藏志》:自藏至布鲁克巴路程,“巴子一百里至白地”。集镇名。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南部。白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050。因盛产石灰石、高岭土,土地呈微白色,故名。有

  • 人和墟

    即今广西苍梧县西浔江(西江)北岸人和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苍梧县图:西有人和墟。

  • 一半山站

    明初置,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北松花江西岸舒乐村。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一半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