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吴县

新吴县

东汉灵帝中平二年 (185) 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元和志》 卷28洪州新吴县: “旧隶楚,今属吴,故曰新吴。” 南朝陈曾于县置南江州,寻废。隋初县属豫章郡,开皇九年 (589) 并入建昌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昌州。八年 (625) 废。永淳二年 (683) 复置,属洪州。神龙二年 (706) 徙治今奉新县。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改名奉新县。


古县名。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分海昏县置,治今江西省奉新县西。属豫章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建昌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属南昌州,八年废。永淳二年(683年)再置,属洪州。神龙二年(706年)移治今奉新县城。五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改名奉新县。


猜你喜欢

  • 力山

    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南三十里。《明史·广西土司一》:“藤峡、府江之间为力山,力山之险倍于藤峡。……力山又有僮人,善傅毒药弩矢,中人无不立毙,四姓瑶亦惮之。”正德年间,王守仁镇压藤峡瑶族起义,瑶人“奔入永安

  • 牛川

    古地区名。当在今内蒙古集宁市一带。《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386),“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冬十月,“帝自弩山迁幸牛川”。同书《太宗纪》:泰常元年(416)秋七月,“帝自

  • 则布龙

    即杂仁宗。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三十里札布让。《清一统志·西藏》 阿里诸城:“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在喇萨西南二千四百九十余里,其所属有冲龙、则布龙、楚木尔的三城。”则布龙城即此。

  • 安砂镇

    即今福建永安市西北安砂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福建省永安市西北部、九龙溪下游。面积300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安砂,人口970。因淤沙固岸,故名。明时已有安砂镇。1957年设安砂乡,19

  • 王朝场

    五代唐清泰二年(935)楚置,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陆城镇。北宋淳化五年(994)升为王朝县。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年)楚分巴陵县置,即今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陆城镇。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王朝县。

  • 西阳河

    即西洋河。在今河北怀安县北,为洋河支流。古水名。即今河北省怀安县北西洋河。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征讨阿鲁台,次西阳河,即此。

  • 南河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西陆川县东南古城镇。大历八年 (773) 改属顺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东南古城镇。属

  • 白山县

    北周改魏安郡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东。隋废。古县名。北周降魏安郡置,治今甘肃省古浪县东。属凉州。后废。

  • 两间房

    即今河北滦平县南四十里两间房乡。清置两间房行宫。

  • 溪哥城

    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北宋元符年间为吐蕃所据,大观二年 (1108) 收复,于此置积石军。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北宋元符年间为唃厮啰政权占领,大观二年(1108年)复归宋,宋置积石军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