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州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境。北宋属茂州。《武经总要前集》卷20:时州“管部落一百户,去(茂)州六十里”。后废。
北宋置,治今四川省茂县东北。属茂州。后废。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境。北宋属茂州。《武经总要前集》卷20:时州“管部落一百户,去(茂)州六十里”。后废。
北宋置,治今四川省茂县东北。属茂州。后废。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金川镇。民国 《渭源县志》 卷2: 官堡镇 “在县南七十里。街冲洞达,闾阎且千,人民繁庶,商业发达,文化亦最进步,为渭源之胜区”。1944年会川县治此。1958年撤县入渭源县。镇东4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西麓。清乾隆年间为用兵金川,于山麓筑石碉以训练武士,习玄梯攻碉之术。金川平定,于石碉之侧建实胜寺,并设健锐云梯营于寺左右。后平定准噶尔回部,健锐云梯营之兵效力尤多。清 《日下旧闻考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五十里。《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三年 (552),“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明置巡司于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资治通鉴》:南
即今河南鲁山县西九十二里二郎庙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下汤之西为二郎庙”。在四川省江油市东北部。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二郎庙,人口3000
北宋政和六年(1116)改威戎军置,属茂州。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宣和三年(1121)废为延宁砦。四年(1122)废入汶川县。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世祖纪》 载:始光二年(425)三月,“起永安、安乐二殿。……秋九月,永安、安乐二殿成”。永安殿是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朝会万国的正殿。
亦作青泥河。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北之清河。《陈书·章昭达传》: 南朝陈太建二年 (570),“萧岿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乘轻舟袭之,焚其舟舰”。又 《宋史·张顺传》: “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
①西汉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汉建安六年 (201) 为巴东属国都尉治。三国蜀为涪陵郡治。《三国志·蜀书·张翼传》: 建安末 “为江阳长,徙涪陵令”。即此。西晋永嘉后废。②即涪
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洞山。本名普利寺,唐大中时良价禅师建,世号洞山宗。元末毁。明重建。清康熙八年 (1669) 修。
①即今四川铜梁县北之关溅河(安居河)。《舆地纪胜》卷159合州:大安溪“在铜梁县北二十余里,溪深多鲤,金鳞赤尾”。民国《铜梁县志》卷2:大安溪“一名关溅溪,又曰安居溪。孟知祥王蜀时,改名禁溪。为涪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