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明河

明河

①古沙水 (蒗荡渠) 支津。在今河南郸城县境。《水经· 渠水注》: “沙水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都陂。明水注之,水上承沙水支津,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南承 “沙水支津”,东流,径郸城县,东北至宁平镇东南入陂。久湮。

②明、清时代之明水实为古沙水正流故道。在今河南淮阳、郸城县境。《清一统志·归德府一》 引《鹿邑县旧志》: 沙水 “东南至陈州 (今淮阳县北),而明水称焉。曲而南流,径陈州城东,又东径郸城北,又东径双楼北,又北径宁平城南,以上阔不盈丈。又东径丁村南,注于阳都陂。又东径白马驿,又东南入淝河”。清乾隆二十二年 (1577) 分为东、西二明河,“西明河自汲冢集北,至傅家集入刺河; 东明河自刺河之张胖店入淝河”。

③在今河南信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淮水” 条下: “明河在州北九十里。源出天目山,东流入淮。亦曰明港河。”


猜你喜欢

  • 连木沁台

    一作连木齐木台。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鄯善县西连木沁镇。道光《新疆识略》卷3吐鲁番:连木沁台“东至辟展台六十里”。

  • 窝洛沽

    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六十里窝洛沽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4玉田县图: 南有窝洛沽镇。民国时期与鸦红桥、林南仓为县中三大镇。

  • 罗蓬县

    亦作逻蓬县。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羁縻奉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后废。

  • 索桥关

    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置,属汶川县。在今四川汶川县南四十里绵虒镇附近岷江索桥头处。嘉庆 《汶川县志》 卷2: 索桥关在 “治北门外索桥头,距城一里。……稽查盐茶,影射及汉羌番民之出入”。

  • 黄石县

    北魏正光五年 (524) 置,为长城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里。西魏废帝二年 (553)改名长城县。古县名。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为长城郡治。西魏废帝二年(5

  • 马兰溪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水经·㶟水注》:马兰溪“水导源马兰城,城北负山势,因阿仍溪,民居所给,惟仗此水,南流出城东南入泽水。泽水……又南流注于清夷水”。《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正义引《括地

  • 苏鄂公爷庙

    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清为科尔沁右翼后旗驻地。

  • 布隆吉尔河

    ①即今甘肃西部疏勒河。因流经布隆吉尔城,故名。《清一统志·安西州》:南籍端水“按《舆图》及《新志》:今有苏赖河,亦名布隆吉尔河。发源靖逆卫南山,曰昌马河,北流转而西,经旧柳沟卫北,会十道沟水为苏赖河,

  • 娑奚桥

    亦名娑夷桥。在今巴基斯坦控制之克什米尔西北部印度河支流吉尔吉特河上。《旧唐书·高仙芝传》: 天宝间讨小勃律,仙芝 “急令 (席) 元庆斫(娑夷河) 藤桥,去勃律犹六十里。及幕,才斫了,吐蕃兵马大至,已

  • 罗井镇

    北宋置,属富顺监。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元丰九域志》 卷7: 罗井在 “监东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