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普定县

普定县

元置,属普定路。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东旧州镇。明初省入安顺州。清康熙十一年 (1672) 改普定卫复置,为安顺府治。治所即今安顺市。1913年移治废定南所 (今普定县),属贵州贵西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元史·地理志》 载: “普定路。本普里部,归附后改普定府。” 是普定府因普里部为名。据郭子章 《郡县释名》 贵州卷: 普定取 “普里底定”之义。


在贵州省中部偏西。属安顺市。面积1091.6平方千米。人口39.9万。辖4镇、7乡(含4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于今安顺市东部置普定万户,普定之名作为行政区域名始此。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置习安州,治西堡寨(今县西马场镇)。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省习安州,并入安顺州;十九年于县东境置十二营长官司(今县东十二营),于西境置西堡长官司(今马场镇),均属普定卫。崇祯三年(1630年)于蜡尔里设定南千户所(今县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置普定县,为安顺府治。1912年撤县入安顺府。1913年废安顺府置安顺县,恢复原普定县,迁治定南所,即今治,隶属黔西道(1914年改贵西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安顺专区。1966年划抵簸、大用、索考三公社归六枝特区。1970年属安顺地区,2000年属安顺市。地处黔中山原丘陵西部,喀斯特地貌发育。乌江(此河段称三岔河)流贯中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并产茶叶。矿产有煤、铁、铜、石膏、铅锌、硅石、大理石、高岭土等。工业有机械、建材、酿造、发电、食品等。贵昆铁路经西南边缘。黄安公路纵贯中部。有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白岩脚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平讼摩崖、玉真山古寺等古迹。


猜你喜欢

  • 五泻水

    相当今江苏江阴市南锡澄运河。《寰宇记》卷92无锡县:五泻水“在县北一十四里无锡、江阴、晋陵三县界”。《宋史·河渠七》:南宋乾道六年(1170),“两淛转运司并常州守臣言,填筑五泻上、下两闸,及修筑闸里

  • 谎粮台 (臺)

    在今北京城东南。《方舆纪要》 卷11顺天府: 谎粮台在 “府东南六里。相传唐太宗征高丽时尝虚设囷仓于此,以疑敌人”。

  • 戎邑道

    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东汉废。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清水县北。属天水郡。东汉初废。

  • 双阳镇

    即今黑龙江省依安县东南双阳镇。旧属拜泉县。民国《依安县志》:双阳镇“以双阳河命名。距城三十五里,依安征收局即设于此”。(1)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东南部。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阳,

  • 岱晟山

    即今云南安宁市西北笔架山。《方舆纪要》卷114安宁州: 岱晟山“在州北十五里。山高耸,今名笔架山。亦曰坎山”。

  • 芦子关

    亦曰芦关。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唐杜甫《塞芦子》诗:“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方舆纪要》卷57引蔡梦弼云:“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两崖峙立如门,形若葫芦,故谓之

  • 邢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龙冈县(北宋末改名邢台县,在今河北邢台市)。《元和志》卷15邢州:“以邢国为名。”大业三年(607)改为襄国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邢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巨鹿

  • 蔚州城

    又名屈顿城。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42平遥县: 蔚州城 “后魏末侨置蔚州,迁蔚州民居此。后周废。《城冢记》谓之屈顿城。昔汉武帝于汾隄侧屈曲为顿,后因汾水泛溢废坏。后魏于其地侨置蔚

  • 大昌关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五十里汤浴南。《新唐书·崔湜传》:“初,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 自商镵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中宗以湜充使,开大昌关,役徒数万,死者十五。”

  • 中村隘

    在今广东和平县西。《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和平县:中村隘“在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