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北齐镇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周书·齐炀王宪传》: 建德五年 (576) 伐齐,“宪进兵走洪洞、永安二城”。东魏、北齐镇城。在今山西省洪洞县北。其地“百雉相临,四周重复,控据要险”(《元和郡县志
在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八里洛思峰下。《水经·渐江水注》:“(浙)江之西岸有朱室坞。句践百里之封,西至朱室,谓此也。”
即今贵州大方县西落脚河。《方舆纪要》卷123毕节卫: “落析水河在卫南八十里。经归化、鸽鸭二关间,流入水西境,为陆广河之上源。”
即今陕西洛川县东槐柏乡。《清一统志·鄜州》: 槐柏堡 “在洛川县东五十里。城周三里有奇”。
在辽宁大连市西北,今为甘井子区驻地。南满铁路旅大支线以此为起点。区片名。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西部。泛指促进路以西、沈大铁路以东、香园路以北、东纬路以南一带。由周水河得名。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是出市区主
或作阿母尼额枯山。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布哈河发源于此。《清史稿·地理志》:青海“西北二百余里,有阿木尼厄枯山,东北近甘、凉二州之边。……番语称祖为‘阿木尼’”。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西晋废。十六国刘聪复置,北魏废。(陭yì)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安泽县东南,属上党郡。西晋废。十六国汉刘聪复置,为冀州治。北魏废。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十五里。《清一统志·平定州》: 白雉山“周二十四里, 旧有晋王庙。《风土记》:晋主李克用与嗣昭过此获白雉,因名”。②一名白紵山。在今湖北鄂州市南五十里。《寰宇记》卷112武昌县:白
北宋元丰六年(1083)置,属诚州。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明置收溪寨巡司。《方舆纪要》卷82靖州通道县:收溪寨,“《志》云,州至广西融县,古无通途。宋知诚州周仕隆,始遣人由收溪小径趣广西,观山川
一名藤山。即今福建福州市仓山区藤峰。《藤山志》: “藤山,一名烟台山。” 元时曾在藤峰顶设立烽烟台,作为报警之用,烟台山以此得名。明王应山 《闽都记》 卷14: “藤山其脉一起一伏,如瓜引藤,亘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