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鲁特部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明后期,达延汗第四子阿尔楚博罗特之孙乌巴什(自称伟征诺颜)始称所部为札鲁特。初服属内喀尔喀。后受察哈尔林丹汗所掠,依附科尔沁部。天聪二年(1628),乌巴什后裔内齐、色本先后率众归附后金。清顺治五年(1648)编其部为左、右二旗;封内齐子尚嘉布为札萨克、多罗贝勒,掌左翼旗,札萨克驻齐齐灵花陀罗海山北,牧地当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东部;封色本子桑噶尔为札萨克、多罗达尔汉贝勒,掌右翼旗,札萨克驻图尔山南,牧地当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札鲁特旗西部。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明后期,达延汗第四子阿尔楚博罗特之孙乌巴什(自称伟征诺颜)始称所部为札鲁特。初服属内喀尔喀。后受察哈尔林丹汗所掠,依附科尔沁部。天聪二年(1628),乌巴什后裔内齐、色本先后率众归附后金。清顺治五年(1648)编其部为左、右二旗;封内齐子尚嘉布为札萨克、多罗贝勒,掌左翼旗,札萨克驻齐齐灵花陀罗海山北,牧地当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东部;封色本子桑噶尔为札萨克、多罗达尔汉贝勒,掌右翼旗,札萨克驻图尔山南,牧地当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札鲁特旗西部。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所在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金天会中降为定州,寻复为中山府。元属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定州。北宋政和
①隋仁寿末置,治所在沈黎县 (今四川汉源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县及泸定、石棉、甘洛等县部分地。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汉源县 (今四川汉源县北九襄镇)。九年(626) 废。
西夏置,在今甘肃景泰县境。元废。
唐大历二年(767)置,属道州。治所在今湖南新田县西。北宋乾德三年(965)废入宁远县。古县名。唐大历二年(767年)分延唐县置,治汉舂陵故城(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与新田县交界处)北。以年号得名。属道
又称阿雅尔淖尔。即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南玛纳斯湖。
1913年改鲁甸厅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属昭通市。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37.4万。辖1镇、13乡(含2回族乡)。县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末次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哈尔次扎内。
又名鼓吹山。在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慈姥山” 条引 《舆地志》 云: “山南有慈姥神庙焉。” 又引 《括地志》 云:“山积石临江,岸壁峻绝,山上出藤竹,堪为箫管属乐府,名
1944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地析置,治泰安 (今山东泰安市)。取二县首字为名。1946年撤销,并入泰安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析置,治泰安(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临安路。为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驻地。治所即今云南建水县。明代为临安府治。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降为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大理阿僰部为建水州,治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