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林虑山

林虑山

原名隆虑山。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后汉书·夏馥传》: 夏馥被诬陷,“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隋书·炀帝纪》: 大业十年 (614),“王德仁拥众数万,保林虑山为盗”。即此。《元和志》 卷16相州林虑县: “林虑山,在县西二十里。山多铁,县有铁官。南接太行,北连恒岳。”


在河南省林州市区西南15千米处。本名隆虑山,因避讳东汉殇帝刘隆而改名。地势险要,风景宜人,为林州胜景之一。隋大业十年(614年)王德仁领导农民起义军以此为根据地(《隋书·炀帝纪》)。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曾隐居于此,自称“洪谷子”,就地写生,所画山水别创一派。历代多在此创建寺院,成为佛教胜地。洪谷一带名胜甚多,有千佛洞、大缘禅师摩崖塔、《三尊真容支提龛铭》碑、洪谷寺塔等。以洪谷为中心,有崇山峻岭,曲涧怪石,云涌松涛,景物绝佳,素有“太行之秀”的美誉。为游览胜地。


猜你喜欢

  • 吴全城

    在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寿丰乡东北约八里花莲溪西北侧。清道光八年(1828)吴全和吴伯玉募噶玛兰人入垦,因以“吴全”为名。连横《台湾通史·抚垦志》:光绪元年(1875),“乃以宣武左右两军,分戍东澳、大

  • 水阳镇

    北宋置,属宣城县。即今安徽宣州市北七十里水阳镇。《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水阳镇,“南唐始曰水阳渡,受给圩户租米,后因为镇”。句溪北流至此,东受高淳诸湖分流之水,以此得名水阳江。清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

  • 沥海千户所

    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三十二里沥海镇。《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沥海守御千户所在“府东北七十里。洪武二十年建,属临山卫。城周一里,近海岸有施湖隘、四汇隘,为戍守要地”。清顺治十七年(1660)废。明洪武二

  • 顺城侯邑

    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北。《汉书·外戚传》: 昭帝 “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即此。

  • 桐江

    指今浙江钱塘江干流自建德市梅城镇至桐庐县城一段。《方舆纪要》 卷90桐庐县: 桐江“在县治南。即浙江上源也,经桐君山下,因曰桐江”。又称桐庐江。在浙江省中部。钱塘江自建德市梅城至桐庐县段的别称。《水经

  • 宕渠山

    一名大青山。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后汉书·吴汉传》 李贤注: “宕渠,山名,因以名县。”《寰宇记》 卷138渠州: “宕渠山一名大青山,在县东五十八里。《蜀都赋》: 外负铜梁于宕渠。” 《舆地纪胜》 卷

  • 汉安县

    ①东汉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建安十八年(213)属江阳郡。《华阳国志·蜀志》:汉安县“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收”。《晋书·惠帝

  • 孙河镇

    即今北京市东北朝阳区孙河乡。辽初名望京馆。明、清名孙河屯。清《日下旧闻考》卷88:“今其地名孙河屯,或孙侯村之转音也,为古北口孔道。”

  • 巴尔楚克

    即今新疆巴楚县。清乾隆《西域图志》卷18叶尔羌:巴尔楚克,“喀什噶尔达里雅流经其南,西南距叶尔羌城七百五十里”。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此置巴楚州。1913年改置巴楚县。

  • 七泽

    古时对楚地诸湖泊的泛称。《史记·司马相如传》:《子虚赋》曰:“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南朝宋颜延之《登巴陵城楼》诗:“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古时对楚地诸湖泊的泛称。《史记·司马相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