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谷山
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2潞安府长治县: 柏谷山在 “府东北十三里。山多柏树,一名百谷山。俗传农尝谷处,有百谷泉。《志》云: 岩壑绝胜,与太行、王屋相连”。
古山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与太行山、王屋山相接。因山多柏树,故名。又相传神农尝百谷(穀)于此,故又名百谷(穀)山。北齐武平中建寺。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幸柏谷寺,即此。
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2潞安府长治县: 柏谷山在 “府东北十三里。山多柏树,一名百谷山。俗传农尝谷处,有百谷泉。《志》云: 岩壑绝胜,与太行、王屋相连”。
古山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与太行山、王屋山相接。因山多柏树,故名。又相传神农尝百谷(穀)于此,故又名百谷(穀)山。北齐武平中建寺。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幸柏谷寺,即此。
在今江苏睢宁县东南凌城镇。《魏书·孔伯恭传》: “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 即此。
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旧州西。《清一统志·大理府》:三崇山“壁立万仞,高不可登。顶有三峰,一名三峰山。《滇志》:三崇山名三危山,澜沧经其麓。其地有黑水祠。或以为即古三危山也”。《方舆纪要》谓此说误。
从辽宁大连西北周水子,经长岭子至旅顺。全长50.8公里。为南满铁路支线。清光绪二十九至三十三年 (1903—1907) 由俄、日先后修筑。
(迴) 谷 即蓝田谷。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旧唐书·吐蕃传》: 广德元年 (763),王延昌与李萼皆从郭子仪,“延昌与萼恐狭径被追,前后不相救,至倒回口,遂与子仪别行,逾绝涧,登七盘,趋于商州”。此所
即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重华镇。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江油县。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置饭仙山巡司,后废。
在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南隔江江根村。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司于此。
西魏改高陆县置, 属汉东郡。 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隋大业初废。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公园。《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越秀山在 “府治北。一名越王山,耸拔二十余丈。上有越王台故址,尉佗因山筑台,因名。俗呼观音山”。又称粤秀山,俗称观音山。在广东省广州市区北
在今云南勐海县西南。清设土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