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洛果札萨克旗
和硕特北右末旗的俗称。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后迁今德令哈市西。
和硕特北右末旗的俗称。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后迁今德令哈市西。
在今福建福州市南。《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上洞江在马头江北岸,南岸又有下洞江。”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五十五里。清有把总驻防。
在今湖南华容县南。《梁书·胡僧祐传》:太宝二年(551),僧祐援巴陵,与侯景将任约遇于“南安芊口”,即此。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2翁源县:白石岩“在县(治今翁城镇)东南七十里。石室高敞,可容千人,秉炬穷入,深逾数里,有泉下滴,味极香冽”。
一名曲麻莱河、曲玛河、玛楚河。为长江上源支流。在青海治多、曲麻莱二县境。源出可可西里山,东南流到得列楚拉勃登与木鲁乌苏河汇合后称通天河。光绪 《大清帝国全图》 青海: 金沙江上源有玛楚河 《中华民国新
即朝阳北塔。在今辽宁朝阳市北塔街。
一名石簰山。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舆地纪胜》卷73峡州:石鼻山“《夷陵志》云,后周移峡州州治于此。其山隔大江五百余仞,广袤二十里,下临江流,中有石横六七十丈,如簰筏然,相传但为石簰,遂泯石鼻山之称”。
故地当在今斯里兰卡东北部之亭可马里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千里马,北与大奋山截界,溪流护市,四时澄彻,形势宽容。”或以为即《明史·外国传》 之千里达。
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龟龙关。《水经·江水注》:江水“东至黎乡,历鸡鸣峡”。《元和志》卷30涪州:“鸡鸣硖山在县西十五里。先主时,涪陵人反,蜀将邓芝讨焉,至鸡鸣硖。”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乌兰县北。后迁今乌兰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 北左末旗: “牧地东至柴吉沁,南至盐海,西至哈唐和硕,北至和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