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柳泉

柳泉

①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柳泉乡。为津浦铁路柳贾支线的起点。

②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十里。《方舆纪要》 卷32宁阳县: 柳泉 “南流入洸河”。《清一统志·兖州府二》谓柳泉 “俗名柳子沟”。

③在今河南镇平县东十八里柳泉铺。《方舆纪要》卷51镇平县: 柳泉 “在县东遮山北。广五丈余,溉田甚溥”。

④即今河南宜阳县西柳泉乡。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宜北县。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东壑沟中。相传当年蒲松龄在此设茶待客,搜集创作素材。泉出沟底,蒲松龄在世时,外溢为溪,大旱不竭,称“满井”。沟内绿柳成阴,后人名之曰柳泉,故蒲松龄自号柳泉居士。1979年作家茅盾题“柳泉”二字并立石碑于井旁。东南里许有蒲松龄墓,墓前碑亭内立重刻清雍正三年(1725年)张元撰《柳泉蒲先生墓表》及茅盾新题墓碑。1990年3月,在蒲家庄东门外新建“柳泉艺术陈列馆”,面积 3100 平方米,是宅院与古典园林的组合建筑。园林名“弘园”,取“弘扬蒲学文化”之意。另有柳泉碑廊,长30余米,内有38幅彩画聊斋故事和22块碑碣。


猜你喜欢

  • 浣江

    ①又名浣浦、浣沙溪。浦阳江流经今浙江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江道的称谓。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诸暨县: 浣江 “在县东南一里,俗传西子浣纱之所”。②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宁州: “浣

  • 仇由

    即厹由。春秋国名。在今山西盂县东北。《韩非子·说林下》:“知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即此。春秋战国时国名。即今山西省盂县。《韩非子·说林下》:“知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即此。

  • 东池

    在今陕西勉县东二十余里。唐人郑谷有《兴州东池》诗。

  • 平佳山

    又作平嘉山、彭家山。即今台湾东北彭佳屿。明夏子阳《使琉球录》:“过平佳山”,即此。古岛屿名。即今台湾省基隆市东北海中彭佳屿。明夏子阳《使琉球录》:“过平佳山。”即此。又作彭家山(见《顺风相送》)、平嘉

  • 青驼寺镇

    清置青驼寺巡司,属兰山县。即今山东沂南县西南四十五里青驼镇。

  • 桑株山

    一名萨纳珠山。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62: 桑株山 “桑株水出其北麓。厥产黑土,其树多梨,小而味甘”。

  • 六洞山

    ①在今福建永泰县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28永福县:六洞山“在县南。山极秀耸,有仙居之,风雨晦冥时有音乐出洞外。乡人沿崖至其巅,遇二人对弈,翼日再造,遂不复见。众异之,刻六洞仙像,祷祈响应”。②在今贵

  • 干不昔

    又作干不察。即今柬埔寨。《元史·世祖纪》:至元十八年(1281)十月,“诏谕干不昔国来归附”。

  • 海晏设治局

    1940年析祁连设治局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三角城 (今青海海晏县)。1943年改为海晏县。1940年由都兰县析置,治三角城(今青海海晏县驻地)。1943年升为海晏县。

  • 迭达土司

    清末由隆布、上隆布合并设置,为玉树二十五族之一。驻地在迭达庄 (今青海称多县南德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