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关
明置,属阆中县。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十里。《明一统志》 卷68保宁府: 梁山关 “在灵山麓,与梁山相连,故名”。
明置,属阆中县。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十里。《明一统志》 卷68保宁府: 梁山关 “在灵山麓,与梁山相连,故名”。
在今云南南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6镇南州:子甸溪“在州东北,亦溉田至数千亩”。
即潜山。今安徽潜山县西北天柱山。《寰宇记》 卷125怀宁县: “皖山祠在县治西。按 《舆地志》: 皖公山神治西北二十里。云周大夫皖伯之神也。《汉书· 地理志》 云: 灊县天柱山,南面有祠。” 唐诗人李
在今新疆昌吉市南。《清一统志·迪化州》: 孟克图岭 “在昌吉县南。山脉自哈屯博克达山,东行三百余里,至此冈峦特峻”。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 孟克图岭,“准语,孟克,经久之意。山雪经年不消,故名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为水驿,属广州府东莞县。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北铁岗村。
即今浙江嵊县西北隅城隍山南支。《舆地纪胜》 卷10绍兴府: 剡山 “在嵊县北一里。昔秦始皇东游,使人凿此山以泄王气”。《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嵊县: 剡山 “山巅为星子峰,稍下为白塔冈……水流山下,
1946年豫皖苏边区改界首集置,治所即今安徽界首市。1948年改为界首市。旧县名。1953年由界首市改置。1959年撤销,与太和县合并改设首太县。1961年恢复界首县。1989年撤销,改设界首市。
一作英氏。夏代封国。偃姓。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 夏本纪》: 禹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左传》: 僖公十六年 (前644),“齐人为徐伐英氏”。春秋时为楚所灭。古国名。夏封国,偃姓。又作英氏
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太平门外。太平天国时期在此修筑地保城,为保卫天京的重要军事要塞。据清军江南大营的统领向荣在其奏稿中称:南京“地高池深,坚固异常,……但紫金山龙脖子一隅有旱路可通”。
西汉置,属西河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或山西省黄河沿岸。东汉废。
唐武德二年 (619) 改信安县置,属义州。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五年 (622) 属晋州。贞观四年 (630) 自故城移治今江口场 (旧名信宁场),十一年 (634) 属黔州。北宋嘉祐八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