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广储门外。《清一统志 ·扬州府一》 引 《江都县志》: “明万历中,州守吴秀浚河积土而成,因树以梅,故名。” 史可法殉国后,人葬其衣冠于此。
②在今广东紫金山西百里。《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永安县: 梅花岭,“五岭攒聚,状如梅花,故名。有岩高十寻,路甚狭隘,累足而入,宏邃高旷,远望无际”。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广储门外。《清一统志 ·扬州府一》 引 《江都县志》: “明万历中,州守吴秀浚河积土而成,因树以梅,故名。” 史可法殉国后,人葬其衣冠于此。
②在今广东紫金山西百里。《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永安县: 梅花岭,“五岭攒聚,状如梅花,故名。有岩高十寻,路甚狭隘,累足而入,宏邃高旷,远望无际”。
在今福建宁化县南二里。《方舆纪要》卷98宁化县:“龙门潭在县南。水深莫测。引流而东,亦曰龙津。有龙门桥跨其上,流会于大溪(九龙溪)。”
福建九龙江下游的别称。江当梅溪之交,两山插峙,波涛激涌,唐时驻重兵于此。《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龙溪县: 柳营江“《丁氏古谱》 云,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唐末王潮下泉、福,
即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隅布赫塔尔玛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额尔齐斯河“又北莫依璘河注之,又东北流布克图尔玛河注之,又东北流达俄罗斯国界”。
在今湖南郴州市南十五里。亦名圆泉。宋张舜民爱其清冷而甘,因以己号名之。《方舆胜览》卷25郴州: 圆泉 “张浮休 《永庆寺记》 云: ‘世传陆羽著 《茶经》,定水品’。张又新益水品为二十,而圆泉第十八”
五代梁贞明初蜀王建,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五年(919),蜀北路行营都招讨、武德节度使王宗播等自散关击岐,“会大雨而还,分兵戍兴元、凤州及威武城”。即此。胡三省注:
①即今江苏如东县西三十里马塘镇。旧属如皋县,清时有把总驻守。②即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五十里马塘乡。清时有把总驻守。(1)在江苏省如东县中南部、如泰运河两岸。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8.6万。镇人民政府驻马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端之鹅銮鼻。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沙马矶头山“在凤山治西南,离府治五百三十余里。其山西尽大海,高峻之极。山顶常戴云雾,俗传此山有仙人衣红衣黑降游于上。今有生成石磴、石棋盘在…
①春秋楚邑。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左传》: 昭公三十一年 (前511),“楚师迁潜于南冈而还”。②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东,南湖上。《舆地纪胜》卷81寿昌军: 南冈 “在武昌县南湖上。晋王敦收郭璞,诣南冈斩
明永乐六年 (1408)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蛟河市北伊什河畔。后废。明永乐六年(1408年)置,治今吉林省吉林市东伊什河畔伊什站。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一名会源桥。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南汊口乡。清康熙《休宁县志》卷2:汊口桥“南三十五里。通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