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榆林镇

榆林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兰西县南榆林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兰西县 “辖一镇: 榆林镇”。

②即今山西襄垣县西南榆林乡。《清一统志·潞安府》 “东周镇” 条下: 榆林镇 “在县西南八十里五巑关之南”。

③即延绥镇。明九边之一。成化七年 (1471)延绥镇移治榆林卫 (今陕西榆林市),此后通称榆林镇。防地东至黄河,西达定边营 (今陕西定边县)。分为东、中、西三路。清雍正二年 (724)废。


(1)古镇名。明代九边之一。成化七年(1471年)延绥镇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此后通称榆林镇。防地东至黄河,西至定边营。(2)今镇名。(1)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部。面积230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榆林村,人口4300。以榆树林得名。1958年置榆林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改镇。农产小麦、莜麦、玉米,畜产牛、马、绵羊、猪。有农机修配、水泥、珍珠岩等厂。京包铁路经此,公路通呼和浩特市区。(2)在吉林省集安市西南部。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榆林,人口1220。曾称榆木林子、榆树林、穷汉市、富有街等,后复名榆林。1956年设榆林乡,1958年改跃进公社,1962年改榆林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主产玉米、稻。有养蚕、养鹿业。有农机等厂。集挂公路经此。有渭源水库风景区。(3)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南部、呼兰河西岸。面积215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林荣村,人口3240。原名小榆树。1947年设榆林区,1949年改第二区。1956年改榆林镇,1958年改公社,1966年改太阳升公社。1980年又称榆林公社,1983年复榆林镇。产玉米、小麦、亚麻、甜菜、烤烟等。为县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亚麻纺织、粮油加工、农机具修造等厂。202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武原县

    西汉置,属楚国。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乡。东汉属彭城国。南朝宋初废。北魏复置,属下邳郡。《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北魏将尉元 “又破 (宋将) 王穆之于武原”。东魏武定八年 (5

  • 南楼

    ①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城)东南。唐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 诗: “闭閤幸无事,登楼聊永日。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澹澹澄江漫,飞飞渡鸟疾。” 南宋张栻重建,改名曲江楼。②一名白云楼。在今湖

  • 金明寨

    ①在今贵州开阳县东北废乖西司境。《方舆纪要》 卷121金筑安抚司: 金明寨 “洪武二十一年,顾成统平越等卫军征乖西扒古、谷劳、金明等砦,平之”。即此。②北宋熙宁五年 (1072) 降金明县置,属肤施县

  • 阳陵陂

    在今湖北襄樊市(樊城)西北八里。《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北攻襄樊,“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即此。

  • 界首驿

    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清溪镇西界石铺。《方舆纪要》 卷29含山县: 界首驿 “在县西南四十里。明洪武十五年设,宏治五年裁,与巢县分界处也”。

  • 普济州长官司

    明洪中改普济州置,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清以后废。清康熙年间改普济长官司置,治今四川省米易县西北,属宁远府。后废。

  • 蛮溪堡

    在今湖南泸溪县南。《方舆纪要》 卷81卢溪县: 蛮溪堡在 “县南三十里”。

  • 独莫水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萨赫里萨布兹及卡尔希一带。《隋书·西域传》: “史国,都独莫水南十里。旧康居之地也。”

  • 孙村

    ①即今河北香河县治。《辽史·地理志》 香河县:“本武清孙村。辽于新仓置榷盐院,居民聚集,因分武清、三河、潞三县户置。”②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北。北宋时黄河决啮处。《宋史·河渠志三》:天圣六年(1028),

  • 汴宋

    唐方镇名。天宝十四年(755)初置称河南,广德后又称汴宋,大历后专称汴宋。治所在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建中二年(781)号宣武军。唐方镇名。唐天宝十四载(755年)置,初称河南,广德后又称汴宋,大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