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 (臺)
在今江苏沛县。《寰宇记》 卷15徐州沛县: “歌风台在县城东南一百八十步。古老传云,高祖征英布,还过沛,于此台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因为名。”
在今江苏沛县。《寰宇记》 卷15徐州沛县: “歌风台在县城东南一百八十步。古老传云,高祖征英布,还过沛,于此台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因为名。”
即今新疆玛纳斯县东南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清 《林则徐日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 塔西河,“此地居民甚盛,闽中漳、泉人在此耕种者数百家,皆遣犯子嗣,近来闽、粤发遣之人亦多分配于此”。
战国时期关中平原上最早兴建的人工灌溉渠道。自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仲山下,分泾水东流,历今三原、富平、蒲城诸县境注入洛水。《史记·河渠书》: 秦王政元年 (前246),“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散花滩 “在武昌西北。欧阳修 《集古录》 谓其地为吴王散花滩”。
在今山东宁津县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13宁津卫:安州砦“有前、后两砦。相传五代初屯兵处”。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升剑川县置,属鹤庆府。治所在柳龙充 (即今云南剑川县)。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属丽江府。1913年废为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剑川县置,治今云南省剑川县南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置,属上隽郡。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塘湖镇。隋开皇九年(589)废。古县名。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置,治今湖北省通城县东南。属上雋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寰宇记》 卷148奉节县引 《荆州图副》: “八阵图下,东西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南北广四十步。碛上有盐泉井五口,以木为桶,昔常取盐,即时沙壅,冬出夏没。” 《清一统志·夔州
明成化四年 (1468) 置,属泸州卫。在今四川兴文县南。《方舆纪要》 卷72泸州卫: 洞扫堡在“卫南三十里。本蛮砦。成化四年,官军攻都掌蛮,破其洞扫、海纳、龙背、豹尾等砦。事平,改为堡”。后废。在今
①清置,属双阳县。在今吉林双阳县东南五家子村。《清史稿·地理志》 双阳县官商路:“南皇营,东南五家子镇,并达磐石。”②即今吉林双辽县东南五家子镇。《清史稿·地理志三》 双阳县:“东南五家子镇,并通磐石
在今安徽宁国县北五里,即今东津河与西津河合流而成的水阳江上游。旧在两溪合流口有五河渡,亦称五湖渡,遂称此水为五湖水。《元和志》卷28宁国县:五湖水“在县东北四里”。《元丰九域志》卷6:宁国县有五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