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正阳镇

正阳镇

①宋置,属颍上县。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七十里颍河入淮之口。因寿州(今寿县)有正阳镇在东,故此亦名西正阳。《方舆纪要》卷21颍上县:正阳镇,“所谓西正阳也,下临淮津。……上有刘备、关羽二城。蒙古将董文炳所筑也。旁又有土城基。周三里,欲谓之张飞城”。

②亦名东正阳。即今安徽寿县西南六十里正阳镇。《资治通鉴》:唐天祐二年(905),朱全忠攻寿州,“寿人坚壁清野以待之。全忠欲围之,无林木可为栅,乃退屯正阳”。胡三省注:“淮水流出颍、寿之间, 夹淮有正阳镇, 东正阳属寿州安丰县界,西正阳属颍州颍上县界。”明设正阳镇巡司。”


(1)在安徽省寿县西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正阳关。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镇,古寿春城西重要关隘,故以正阳关为名。1949年置正阳区,下半年设市,1950年改区。1953年置镇,1958年建公社,1970年复置正阳镇。地处淮河南岸洼地。渔业发达。有建材、农机修配、造船、食品、猪鬃加工等厂及货栈、仓库等。镇区沿淮河东岸分布。淮霍公路经此。为淮河重要港口及中上游之间航运转口站。为皖西地区水陆交通联接中心。纪念地有1929年中共中央交通站及1931年中共寿县中心县委联络站旧址。(2)在重庆市黔江区中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凉水井,人口 3240。清代因境内有朝阳洞,引《楚辞·远游》“餐六气而引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中之“正阳”一词而得名。即始名正阳乡,后沿用。1958年建正阳公社,1983年复乡,2001年置镇。产稻、玉米、小麦。是区蔬菜基地。319国道、渝怀铁路经此。(3)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东部。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马神庙,人口 2310。镇以境内古迹正阳洞得名。1950年设红旗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名正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蔬菜。有农机、砖瓦等厂。有公路通市区。古迹有汉阳陵、李昺墓。


猜你喜欢

  • 不儿罕山

    今蒙古国东北肯特山。蒙古族早期世居于此。《元朝秘史》卷1:“都蛙锁豁儿同弟朵奔篾儿干上不儿罕山上去,都蛙锁豁儿自那山上望见统格黎名字的河。”《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册):蒙古有一名为不儿罕·哈勒敦的

  • 固

    亦作吗。 即今新疆皮山县。 《清一统志·叶尔羌》: 固 “在叶尔羌城东南三百八十里”。

  • 弥沙城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路南州。治所在弥沙城 (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东北)。二十四年 (1287) 废入邑市县。

  • 少皞陵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八里旧县村。《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少皞陵“在轩辕陵东。前有石坛、石像,又有八卦石”。即“少昊陵”。

  • 宥州

    唐开元二十六年 (738) 置,治所在延恩县(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境)。唐杜佑 《通典·州郡三》: 宥州 “盖以康待宾反于此,亦既克获,赦其余党,遂置此州,以宽宥为名也”。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鄂托克旗、鄂托

  • 货利习弥国

    即火寻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急多飓遮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卷1: 货利习弥伽国“顺缚刍河两岸,东西二三十里,南北五百余里。土宜风俗同伐地国,语言少异”。《新唐书·

  • 辽西省

    1949年4月置,省会在锦州市(今辽宁锦州市)。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部。1954年撤销、除四平、双辽、梨树等并入吉林省外,其余地区划入辽宁省。旧省名。1949年置。省会锦州市。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部和北部

  • 曲里铺

    在今安徽萧县西北。为通砀山县孔道。明于此设曲里公馆。

  • 阔即

    今青海久治县西北。《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 “河行昆仑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阔即及阔提,二地相属。”

  • 独石城

    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明宣德中为开平卫治。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置独石口厅于此。民国初为独石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