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关

武关

战国秦置,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南丹江上。即秦之南关。《战国策·楚策一》: 苏秦说楚威王曰:秦“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汉高祖即由武关入秦,子婴降,秦亡。唐移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武关街。唐末黄巢率农民起义军自长安撤退,经此转战河南。


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秦置。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昭襄王诱执楚怀王于此;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刘邦由此入秦。或说关址原在今关南丹江上,唐后迁今址。为关中地区通往豫西南和湖北的咽喉。战国时为秦之南关,与潼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关址建立在狭谷间,周约1.5千米,版筑土城墙,略呈方形,东西各开以砖石包砌券洞门,西门额刻“三秦要塞”,东门为“武关”二字。秦末刘邦入关灭秦,即取道于此。残垣尚存。312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内乡县

    隋开皇三年(583)以避讳改中乡县置,属邓州。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大业初属淅阳郡。唐属邓州。金移治渚阳镇(即今河南内乡县)。清属南阳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西南部。属南阳

  • 林寨墟

    亦名林镇墟。即今广东和平县东南七十里林寨镇。清雍正 《广东通志》 卷18: 和平县有林镇墟。

  • 罗次县

    元至元二十四年 (1287) 改罗次州置,属中庆路。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仁兴镇古城。至元二十七年 (1290) 改属安宁州。明代迁治今禄丰县东北五十八里碧城。弘治十三年 (1500) 改属云

  • 休屠县

    西汉太初三年(前102)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北六十里四坝乡三岔古城。西晋废。北魏复置,属武兴郡。隋又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北。为武威郡北部都尉治。太初三年(前102年)伐大宛

  • 临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汝州置,治所在梁县 (今河南汝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汝州、平顶山二市及汝阳、宝丰、鲁山、叶县、襄城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汝州。唐天宝初改汝州置,治梁县(今河南汝

  • 善巨郡

    宋大理置,治所在成纪镇 (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辖境约当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盐源、盐边两县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施州。大理置,治今云南省永胜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省永胜、华坪、维西、贡山等

  • 李业阙

    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四里长卿镇长卿村。《舆地纪胜》卷186隆庆府:李业阙“在梓潼县西五里。《旧经》云:前汉侍御史李业葬此,遭赤眉毁破,二阙临官路,其碑亦汉隶”。李业梓潼县人。《后汉书·独行传》及《华阳国

  • 苦县

    春秋楚置,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秦属陈郡。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东晋咸康三年(337) 改为谷阳县。(苦gǔ) 古县名。春秋楚置,治今河南省鹿邑县

  • 公陂市

    又名公陂墟。即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六十五里公溪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抚州府乐安县:东北有“公陂墟”。

  • 青溪山

    在今湖北南漳县南六十里。《清一统志·襄阳府》 “青溪山” 条引 《荆州记》: “临沮县有青溪山。晋郭璞为临沮长,尝游于此,赋游仙诗。”古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南。晋郭璞曾游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