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场
五代王闽改武平镇为武平场,属长汀县。即今福建武平县。北宋淳化五年 (994) 升为武平县。
五代闽改武平镇为武平场,即今福建省武平县。属长汀县。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武平县。
五代王闽改武平镇为武平场,属长汀县。即今福建武平县。北宋淳化五年 (994) 升为武平县。
五代闽改武平镇为武平场,即今福建省武平县。属长汀县。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武平县。
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北与武义县交界处。《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曳岭“岭峻险,登陟甚难。上有曳溪洞,相传尝有仙人曳履过岭,因名。为县南守御处”。
又名斗城。故址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十里。《方舆纪要》 卷25无锡县 “阖闾城” 条引 《舆地志》:“历山西北有范蠡城,蠡伐吴时筑。”
一作南称绰火尔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清末并入囊谦土司。
①战国秦建。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史记· 秦本纪》: 昭襄王五十年 (前257),“初作河桥”。《正义》: “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②西晋泰
在今广西怀集县西八十里。明万历十三年(1585) 慈乐寨巡司移治于此。治今广东省怀集县西。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移慈乐寨巡检司治此。属怀集县。后废。
清顺治十四年 (1657) 改铜山守御千户所置,属诏安县,设参将驻守。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旧东山),为福建东南门户。明清之际为郑成功反清根据地之一。1916年东山设县,为县治所在地。1956年迁西
即木乃奚。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元史·太宗纪》:元年(1229),“印度国主、木罗夷国主来朝”。即此。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西和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川县境。贞观二年 (628) 省入安民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境。贞观二年(628年)废。
①北魏邓至羌建,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一百十里黑河乡 (头道城)。《水经·漾水注》: 黑水“出羌中,西南径黑水城西,又西南入白水”。唐于此置黑水堡。②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水镇燕军司治所,为西北部军事重
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北南嵌溪。清乾隆间范咸 《重修台湾府志》 卷1: 南嵌港 “自竹堑至南嵌,俗云九十九溪,内多一溪十数弯折者,潮过小凤山,至南嵌社,南受查内山水,东受关渡门水,西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