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军
①五代方镇名。后周改威胜军置,治所在邓州 (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
②五代吴越置,治所在婺州 (今浙江金华市)。北宋废。
③蒙古至元四年 (1267) 于女菁平置,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元史·赵匣剌传》: 元至元九年 (1272),“击败宋将张钰军于武胜军”。即此。后改为定远州。
(1)五代方镇名。周以威胜军改名,治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2)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置,治今四川省武胜县南旧县。属重庆路。后改为定远州。
①五代方镇名。后周改威胜军置,治所在邓州 (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
②五代吴越置,治所在婺州 (今浙江金华市)。北宋废。
③蒙古至元四年 (1267) 于女菁平置,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元史·赵匣剌传》: 元至元九年 (1272),“击败宋将张钰军于武胜军”。即此。后改为定远州。
(1)五代方镇名。周以威胜军改名,治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2)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置,治今四川省武胜县南旧县。属重庆路。后改为定远州。
即今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积水潭、西海一带。《元史·河渠志》: “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元筑大都城,为解决都城漕粮而凿通会河,使运粮由南方直达积水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十八里香营乡西北。《方舆纪要》 卷 17永宁县: 黑峪口 “在县北,寇冲也。口西为白草窊等处,属夸驻牧于此”。②即今山西兴县西四十里黑峪口。《方舆纪要》卷40兴县: 黑峪口在
隋开皇十八年 (598) 置,属同州。治所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南二里城古村。大业初属冯翊郡。唐属同州,天祐二年 (905) 改韩原县。五代唐天成元年 (926) 复名韩城县。金贞祐三年 (1215)升为祯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一说在今康定县东北鱼通。北宋以后废。唐改叶川州置,治今四川省康定县境内。辖境约当今康定县一带。宋废。
又名景亳、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北。相传商汤曾都此。《尚书·伊训》: “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 《水经· 汳水注》: “汳水又东径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亳,疑即蒙亳也。所谓景薄,为北亳矣。” 《史记·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魏书·太宗纪》:泰常四年(419)冬十月,“西巡, 至云中,逾白道, 北猎野马于辱孤山”。《水经·河水注》:芒干水“(白道)城北出有高阪,谓之白道岭”。
西汉元鼎二年 (前115) 建。在长安城中北关内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乡卢家口村)。《汉书·武帝纪》 载: “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三辅黄图》 卷5引 《三辅故事》 云: “以香柏为梁也。武帝尝
①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归州镇。《水经·江水注》:“(秭归)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吴所筑也。”《舆地纪胜》卷74归州:刘备城“即今州城。
又名纳雪、纳雪比如、哲如宗。即今西藏比如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比如宗。1960年改设比如县。1916年置哲如宗,后改比如宗。治今西藏自治区比如县比如雄。1960年撤销,改设比如县。
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滨,青石山下。《晋书· 苻坚载记》: 坚遣梁熙等伐张天锡,“梁熙、王统等自清石津攻其将梁粲于河会城,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