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川
①在今甘肃礼县东南三十里。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2礼县:水磨川“地有水磨故名。今新置有店铺,乃蜀陇孔道”。
②一名郭河。即今甘肃永昌县、金昌市境之金川河。《方舆纪要》卷63永昌卫:水磨川“水势汹激,能转水磨,因名”。《清一统志·凉州府一》:水磨川“在永昌县西二十里,一名云川。源出雪山,东北流径新城堡北,又东北径水磨堡西,又北流出边,入小海子,水流迅急,引以转硙灌田,其利甚溥”。
①在今甘肃礼县东南三十里。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2礼县:水磨川“地有水磨故名。今新置有店铺,乃蜀陇孔道”。
②一名郭河。即今甘肃永昌县、金昌市境之金川河。《方舆纪要》卷63永昌卫:水磨川“水势汹激,能转水磨,因名”。《清一统志·凉州府一》:水磨川“在永昌县西二十里,一名云川。源出雪山,东北流径新城堡北,又东北径水磨堡西,又北流出边,入小海子,水流迅急,引以转硙灌田,其利甚溥”。
在今河北顺平县西二十里。《魏书·地形志》望都县:有“伊祁山”。《寰宇记》卷62望都县:伊祁山,“尧住此山,后因作姓”。祁水发源于此。
在今陕西麟游县东南,南接扶风县界。《方舆纪要》卷55麟游县:吴双山“在县南十里,有四峰双峙,俗呼吴双山”。《清一统志·凤翔府一》:吴双山“又名四峰山,险峻可资守御。明崇祯十二年贼张一明据此,月余始平”
即今广东新会市西司前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四川珙县南洛表镇。清乾隆 《珙县志》 卷1: “西南有落表场。”
又作茹拖、鲁多克。即今西藏日土县。“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上。据说该地有小山形如枪叉支架,故名。1960年改设日土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日土县日土。1960年撤销,改置日土县。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清末并入囊谦土司。
金置,属平阴县。在今山东肥城市西南。
在今湖南长沙市城南白沙街附近。为江南名泉。《清一统志·长沙府》:白沙井“在善化县东南二里。广仅尺许,最甘冽,汲之不竭”。
一名沃干岭。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五十里。《三国志·魏书·陈泰传》:正元二年(255),姜维围王经于狄道,陈泰率军救之。“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坂。泰与经共密期,当共向其还路,维等闻之,遂遁。城中将士得出”。
即今江苏泗洪县西北马公店。旧属泗县。1912年《安徽省全图》:泗县东有马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