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济渠

永济渠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即今孟姜女河;自卫辉市至天津市一段,用清水下接淇水(即白沟)、屯氏河、清河,略同今卫河(自内黄至武城在卫河西, 自武城至德州在卫河东); 自天津至涿郡故城一段,用沽水上接桑干水,即今武清以下的白河与武清以上至北京市西南郊的永定河故道。涿郡附近一段不久即堙废。自今天津以南,唐后即专以清、淇二水为源,与沁水隔绝,北宋后通称御河。金、元以来屡经改道,至明称卫河,经流与今相同。

②在今河北霸州市东。《宋史·河渠志五》:“东起乾宁军,西信安军永济渠为一水,西合鹅巢淀、陈人淀、燕丹淀、大光淀、孟宗淀为一水,衡广一百二十里,纵三十里或五十里,其深丈余或六尺。”即此。《方舆纪要》卷11霸州:永济渠“今皆废”。

③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4新乐县:“永济渠在县东。《旧志》:唐咸亨中,魏州刺史李灵龟开此以通新市, 百姓利之。今涸。”


隋大业四年(608年)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自今河南省武陟县南引沁水向东北流,经新乡、卫辉、滑县、内黄诸市县,至河北省魏县;复东北经大名、馆陶等县及山东省临清市、德州市,再经河北省吴桥、东光、泊头、沧县、沧州、青县等市县以抵天津市;又折而西北,经廊坊市达于北京市。全程多利用自然河道,长二千余里。自天津市西北渠段不久即废;天津市以南,唐以后改以清、淇二水为源,不再引自沁水。北宋后通称御河。金、元以来屡经改道,至明称卫河,径流同今。


猜你喜欢

  • 登州营

    在今山东蓬莱市北丹崖山北。即新开海口。《方舆纪要》 卷36蓬莱县: 登州营 “宋庆历三年,郡守郭志高奏置刀鱼巡检,水兵三百戍沙门岛,备御契丹,仲夏居鼍矶岛,以备不虞,秋冬还南岸。相传此即刀鱼船所泊。洪

  • 罗家湾

    即今广东乐昌市西北罗家渡镇。《明史·地理志》 乐昌县: “西北有黄圃,又有罗家湾巡检司。”

  • 罗霄山

    又作泸潇山、卢萧山。在今江西、湖南两省边境。《太平御览》 卷48: 罗霄山 “王孚 《安城记》 曰: 萍乡罗霄山,泽水所出,水傍出石乳”。《方舆纪要》 卷87萍乡县: 罗霄山 “高数千丈,延袤百余里。

  • 雍鸡县

    西汉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北境。属郁林郡。东汉废。

  • 八里湾铺市

    即今湖北红安县南七十里八里湾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黄安县南有“八里湾铺市”。

  • 黑水城

    ①北魏邓至羌建,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一百十里黑河乡 (头道城)。《水经·漾水注》: 黑水“出羌中,西南径黑水城西,又西南入白水”。唐于此置黑水堡。②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水镇燕军司治所,为西北部军事重

  • 鉴玄殿

    北魏平城北文明太后永固陵旁附设的殿宇。在今山西大同市北五十里方山上。《魏书·高祖纪》 载: 太和五年 (481),“夏四月己亥,行幸方山。建永固石室于山上,文碑于石室之庭,又铭太皇太后终制于金册,又起

  • 临海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章安县置,为临海郡治。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市。寻临海郡徙治章安县。隋属永嘉郡。唐武德四年 (621) 为海州治,五年 (622) 为台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临海郡治,

  • 望亭镇

    原名御亭驿,唐改为望亭。即今江苏吴县西北望亭镇。《资治通鉴》: 唐大顺元年 (890),孙儒作乱,“遣刘建锋攻拔常州,杀行周,遂围苏州”。《通鉴考异》 引 《吴录》: “十一月,孙儒攻破望亭、无锡诸屯

  • 苏穆罗山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中游东岸之苏穆尔斯卡亚山。清《乾隆内府舆图》:乌苏里江东支毕新必拉南有“苏穆罗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