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桥
一名中洲桥。俗名仓前桥。在今福建福州市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中洲桥“在闽县万寿桥之南。又名江南桥。本朝乾隆十六年,因旧址甃石为梁,长四百四十尺,广三十八尺,邑人何际逑等捐修,巡抚潘思榘为记”。
即“中洲桥”。
一名中洲桥。俗名仓前桥。在今福建福州市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中洲桥“在闽县万寿桥之南。又名江南桥。本朝乾隆十六年,因旧址甃石为梁,长四百四十尺,广三十八尺,邑人何际逑等捐修,巡抚潘思榘为记”。
即“中洲桥”。
即彭亡山。今四川彭山县东十里之仙女山。《新唐书·地理志》 彭山县: “有彭女山。” 《寰宇记》 卷74彭山县: “彭女山在县东北十里。《华阳国志》 云: 彭祖冢及祠在此。后汉将岑彭死于此。又名彭亡山,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宗居县(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部地。贞观十一年(637)改宗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宗居县(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辖境即今云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高都县置, 为泽州治。治所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元和志》卷15:“因县东丹水为名。”大业初为长平郡治。唐武德元年(618)为建州治,移治于源泽水北,六年(623)为
①西魏恭帝二年 (555) 置,属齐通郡。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北周改为安乐县。②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通县置,属嘉州。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大业三年 (607) 属眉山郡。唐武德元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接龙南县界。《寰宇记》卷108虔州安远县:归美山“在县西南三百里,高一千四百丈。《南康记》云,山四面险峻, 自然有石城,高数十丈,迥若双阙,其势入云。复有古石室,色如黄金,号曰金室
在今香港西昂船洲附近海面。《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安县: 佛堂门海,“ 《志》 云:牂牁水经官富山西南入海,分为二门,佛堂门海在其左,急水门海在其右。凡潮自东南大洋西流,经官富山而入急水门”。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置,省会在巴中县(今四川巴中市)。最盛时辖境,北至陕西镇巴、西乡、宁强,南至四川营山、渠县三汇场,东至城口,西至嘉陵江。1935年4月红军长征后撤销。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胙城县 (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 (621) 废。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废。
①在今河北丰润县东北四十五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马头山“其山数峰驰骤,最南一峰昂若马首”。②在今河北万全县西。《方舆纪要》卷18万全右卫:马头山,“《志》云:在洗马林堡西北四里, 山下流泉,盛暑
在今越南东北部广宁省鸿基市南下龙湾。《元史·安南传》: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镇南王征安南,“(陈)日烜至安邦海口,弃其舟楫甲杖, 走匿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