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沮水

沮水

①在今山东西南部。《尚书·禹贡》 兖州:“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伪孔传: “雷夏,泽名。灉、沮二水会同此泽。” 《尔雅·释水》: “济为濋。”濋与沮音近,或沮水即濋水,为济水的支流。据 《元和志》 卷11雷泽县: “灉水、沮水,二源俱出县西北平地”,并说 “雷夏泽在县北郭外。灉、沮二水,会同此泽”。唐雷泽县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五代、北宋时这一带地方屡为黄河决流所淹灌,沮水故道遂致湮废。明、清地志以出自今山东菏泽东,流经巨野、嘉祥注入南阳湖的潴水河、澹台河及其自巨野北流至寿张入运河的一支为沮水,更与 《禹贡》 沮水无涉。

②亦作睢水。即今湖北西部长江支流沮河、沮漳河。源出保康县西南,东南流经远安、当阳,至荆沙市西注入长江。《左传·哀公六年》: “江、汉、睢、漳,楚之望也。” 睢即沮河。《汉书·地理志》 汉中郡房陵县: “东山,沮水所出,东至郢入江,行七百里。”

③源出陕西黄陵县西,曰子午水。东流为沮水,入于北洛河。《汉书·地理志》 直路县: “沮水出县西,东入洛。” 即此。

④在今陕西勉县西。即汉水别源。《汉书·地理志》 武都郡沮县: “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 《水经·沔水注》: “沔水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因受名焉。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东南流入沮县,会于沔。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

⑤即今陕西岐山县东��河。 源出岐山县东北��谷,东南流径扶风县,至武功县西北合漆水河入渭。《诗经·大雅·绵》: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史记·周本纪》: 古公 “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

⑥应即流经今陕西耀县、富平,在临潼县东北注入渭水的石川河。《尚书·禹贡》 雍州: “漆、沮既从”; 导渭,“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此沮水在泾水以东,与岐周之沮有别。伪 《孔传》、阚骃 《十三州志》 以为漆、沮是一水,即洛水 (北洛) 下游。《水经注》 既沿用伪 《孔传》、阚骃的说法,又将源出今陕西宜君县,流经铜川市、耀县、富平县,注入渭水的石川河和郑国渠故道在今富平县南会合石川河以后东注洛水一段都称为沮水。程大昌、胡渭认为沮水 (今石川水) 循郑国渠东注洛水是郑国凿渠以后的事,《禹贡》 所谓沮水应即今石川河。


(1)古水名。(1)在今陕西省境内,今为何水无考。一说在今陕西省彬县、岐山县一带;一说即《说文解字》、《水经》所载之漆水,在今陕西省麟游县西。(2)今为何水无考。有四说。一说在今陕西省境内,渭河之北,泾河、黄河之间,持此说者居多;一说即今洛河,与漆水同为一水;一说即今石川河,又名宜君水,出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北,东南流与漆水会合成石川河;一说即今石川河及古郑国渠之东段。(3)即《尚书·禹贡》“雷夏既泽,灉、沮会同”之沮水。又名清水河,为灉水支津。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东南流为北渠河,折东北经今巨野县为潴水河。歧流有二。一东经今嘉祥县为澹台河,注入南阳湖;一北流,称济水,经今郓城县南,又北复名沮水,在今寿张县境内注入运河。一说沮水即濋水,为古济水的分支,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自济水分出,东北流经封丘县北、长垣县南,至山东省菏泽市东北向东汇入古巨野泽。一说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与雍水合,注入雷夏泽。(4)在今陕西省境内,为沔水支流。《汉书·地理志》载沮县有沮水。《水经注》:沔水出武都沮县东南十里。“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名沮水也”。(5)即今湖北省沮漳河西源沮河。(2)今水名。又称东沮水、沮河。洛河支流。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境内。源于县西北隅蚰蜒岭沮源关南侧,东流经双龙、店头镇,绕县城,至县河口注入洛河。长135.3千米,流域面积约 2484 平方千米。支流有青河、柳芽川、西沟等。干、支流建有水库多座。


猜你喜欢

  • 铁锁关

    ①即瞿唐关。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方舆纪要》 卷 69 奉节县引 “王氏” 曰:“古之江关即今之瞿唐关,又谓之铁锁关,大都以守峡口之险。” 因以铁索断江而名。《资治通鉴》:唐天祐元年 (904)

  • 白乳泉

    古名白龟泉。在今安徽怀远县城南郊。唐贞元年间(785-804),因泉内曾有一只白龟流出,因以得名。北宋元祐七年(1092)苏轼与其子同游,并留有《涂山荆山记所见》诗:“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见此泉

  • 大坪隘口

    明置,在今四川荣县西三十里。《明史·地理志》 荣县:“又有大坪隘口,成化十二年八月置。”

  • 陆家浜镇

    即菉葭浜镇。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二十四里陆家镇。

  • 北星河

    一名上元水。即今湖北竹山县北北星河。《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上庸水”条下:“《志》云,县北三里有北星河。出陕西白河县,合水坪、㟍峪、观音沟诸水南流,合庸水,东注于汉。”

  • 炉 (鑪) 霍屯

    亦名章谷屯。清光绪三十年(1904) 改霍耳章谷安抚司置,属打箭炉厅。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清史稿·土司传》: “霍耳章谷安抚司……同倬倭一并改流。后发还,而章谷无人承领,改为炉霍屯。” 宣统三年

  • 安清寨

    即安静寨。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大渡河东岸。《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安清寨“在所西。相传即诸葛武侯战场也。亦曰安静砦。相传又有白水寨及大小坝等寨,俱宋置”。

  • 塔坪寺

    在今四川重庆市北渝北区静观乡塔坪村。南宋绍兴中建。寺内有石塔七层,高十余丈。为重庆著名古寺庙。

  • 泉掌堡

    即今山西新绛县西北泉掌镇。《清一统志·绛州》 “杨庄堡” 条下: “ (绛州) 西北三十里有泉掌堡。”

  • 茅村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1952年在凤凰山东麓发掘出汉画像石墓。墓用条石砌成,墓门朝东,分前、中、后三室。前、中两室石壁刻有二十一幅画像,内容有车马出行、珍禽异兽、歌舞杂技、宾主宴饮等。前室北壁有铭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