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沱水

沱水

亦作沱江。《禹贡》 荆、梁二州皆有 “沱”。《汉书·地理志》 作 “江沱”。《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作 “沱水”。梁州沱水有二: 《汉书·地理志》 蜀郡郫县: “ 《禹贡》 江沱在西,东入大江;”汶江 “江沱在西南,东入江”。前者在今四川郫县西南,为古郫江之前身,为检江 (流江即岷江正流) 之别流,东出至成都还入流江。另说上游即今柏条河、毗河,自都江堰市别岷江东出,下游即今自金堂以下之沱江,至泸州市注入长江。后者在今四川汶川县西,相当今杂谷脑河。荆州沱水,《汉书·地理志》南郡枝江县: “江沱出西,东入江。” 在今湖北枝江县东; 古江水至此分为南北二派,南为大江正流,北为沱水,后世南流日微,沱水转为正流,即今江口镇附近一段长江。此外,历代学者关于《禹贡》 的沱水还有多种解释。

②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道县境,北与潇水合。为古营水上游故道。《清史稿·地理志》 永州府江华县: “沱水在东,上源曰中河,自蓝山入,南屈而东,前河、后河皆流合焉,又西南径锦田所城 (今码市镇)。……又西北合冯水,今谓之练江水也,至县城东曰东河。西河曰萌渚水,自西南来会,又西北入道州 (今道县)。” 又,道县下载: “潇水在东,即古营水,又曰泥江,自宁远县入,西北至青口,与南源沱水合。”


古水名。《禹贡》荆、梁两州皆有“沱”。《汉书·地理志》作“江沱”,《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作“沱水”。据《汉志》、《水经》梁州沱水有二:一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一在今郫县西南。前者无考,后者或说即今郫江前身。古时此水自县西别清水河(古人以此为长江正流,称为流江),东出至成都入锦江。一说上游即今毗河,自都江堰市别岷江东出,下游即自今金堂县以下的沱江,至泸州注长江。荆州沱水在今湖北省枝江市东,古长江在此分为南北两派,南为长江正流,北为沱水,后世江道变迁,沱水成为正流,即今江口镇附近一段长江,或说“沱”即长江决出的江流。此外历代学者对《禹贡》“沱”还有不少解释。


猜你喜欢

  • 黄道溪野鸡坪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明洪武五年 (1372)改为黄道溪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万山特区西。属思州宣慰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黄道溪长官司,移治茅坡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

  • 凤河

    在今北京市东南。《清一统志·顺天府二》:凤河“源出南苑团河,东南流经废漷县西南为新庄河,至东安县东北四十里凤窝村为凤河,至武清县西北二十里为漷水铺河,又绕武清之北折而东,随地异名。至县南八十里为东沽港

  • 武顺军

    唐天祐二年 (905) 改成德军置,治所在恒州 (今河北正定县)。五代唐复名成德军。

  • 烈面镇

    即今四川武胜县西北烈面镇。《清一统志·顺庆府二》: 烈面镇 “在南充县南一百里。本朝康熙中设驿于此。今裁”。民国 《武胜县志》卷1: 烈面溪在 “县西五十里……商业繁盛,为河西冠”。在四川省武胜县西北

  • 梁囿

    即圃田泽。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北。即“圃田泽”。

  • 野猪口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三十五里,老米河入海处。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68引 《永平府志》: 野猪口 “今名老米沟,……滦流昔时从北入海,今虽闭塞,潮汐逆流浸淫尚十余里,深六七尺,距口十里,有拦江沙二道,明

  • 鸭池河铺

    即今贵州清镇县西北八十六里鸭池河乡。《清一统志· 大定府》: 鸭池河铺 “在黔西州境”。后改属清镇县。

  • 武林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三十里武陵山。《史记·东越列传》: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东越王余善发兵拒汉道,“入白沙、武林、梅岭…… (汉)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即此。②今浙江杭州市的别称。初为山、水名

  • 仙居镇

    在今江西南丰县北二十里。宋崇宁中置世贤巡司。元置镇于此。

  • 南澳岛

    古称南澳山。在广东省东南部韩江口外海中。为南澳县主岛。原名井澳。有古井、岛周多澳(泊船处),故名。隋开皇年间置潮州,岛在州南,改称南澳山。明设重兵屯守。清初为郑成功控制南粤沿海的重要基地。建国后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