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泗水县

泗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泗水县。大业初属鲁郡。唐属兖州。元至元二年 (1265) 废入曲阜县。次年复置。明属兖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中南部、泗河上游。属济宁市。面积 1119 平方千米。人口59.6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泗水镇。春秋为鲁虚朾邑。西汉于县东置卞县,属鲁国。三国魏属鲁郡。西晋改鲁郡为鲁国。北魏废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今泗水镇始置泗水县,以泗水得名。领原卞县地,属兖州,后属鲁郡。唐、宋、金属兖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曲阜县,次年复置,属济宁府。明、清属兖州府。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1941年属鲁南专区第一行政区。1944年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尼山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6年属济宁专区。1983年属泰安地区。1985年属济宁市。地处沂蒙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峦连绵,沟壑纵横,河流密布,有50余条,属淮河水系。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业以产粮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以花生、黄烟为主。境内矿产有花岗石、石灰石、焦宝石、长石、石英、重晶石、石膏、陶土、煤等。主要工业有建材、机械、酿造、化工、食品等。兖石铁路和327国道公路横跨东西,枣徐公路纵贯南北。名胜古迹有泉林、卞桥及小黄沟大汶口文化遗址、下芦城遗址、古卞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昆山县

    1941年析寿张、郓城二县置,属鲁南行政公署。治所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大路口乡张博士集。1949年改为梁山县。(1)古旧县名。南朝梁大同初析信义县置,治昆山(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属吴郡。隋开皇九年(

  • 三块石关

    明置,属永宁宣抚司。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镇远关”条下:“三块石关在司西北六十里。”清属叙永厅。后废。

  • 洽水城

    在今广东怀集县东北洽水镇。清设洽水汛。在今广东省怀集县东北。清时设兵防守。

  • 詹墟

    即今江西乐安县城。《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乐安故城,“ 《县志》,县初置于古塘,在今县北,后徙于詹墟。本严城市,宋景祐进士詹镐,为崇仁簿,家于此,故名詹墟”。

  • 羊苴咩城

    又作阳苴咩城。简称苴咩城。公元779年南诏异牟寻迁都于此后筑城。即今云南大理市西北旧大理。此后先后为南诏、大理国都。羊,又作阳(《旧唐书·南蛮传》)。又简称苴咩城(《蛮书》)。公元779年南诏异牟寻徙

  • 达马宗

    即达尔玛。今西藏措美县西南达玛。

  • 刘解镇

    又名流��。北宋置,属乐寿县。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北流��寺村。金属交河县。后废。

  • 大石

    即今山西应县东南约三十里大石口村。宋代为应州东南往代州繁峙要道。《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潘美攻下契丹寰、朔、云、应等州,与杨业以兵护四州民内徙,契丹复陷寰州,杨业欲“领兵出大石路”

  • 汪家口

    黄河冲击决口。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陈霜口河“南流十里,至汪家口,大河尝冲决于此”。

  • 始阳河

    又名和水、和川水。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为荥经河支流。《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 “南有和水,亦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流入雅州青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