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泽州

泽州

①隋开皇初改建州置,治所在高都县 (开皇十八年改丹川县,即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元和志》 卷15: “盖取濩泽为名。”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地。大业初改长平郡。唐武德元年 (618) 别置泽州,治所在濩泽县 (今山西阳城县),八年 (625) 移治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六十里端氏镇),贞观元年 (627)又移治晋城县 (今晋城市)。天宝初改高平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泽州。金天会六年 (1128) 改南泽州,天德三年 (1151) 复改泽州。清雍正六年(1728) 升泽州府。

②辽开泰中置,属中京大定府。治所在神山县(今河北平泉县西南察汗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平泉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及迁西县一带。金承安二年(1197) 改名惠州。


(1)隋开皇初以建州改置,治高都县(后改丹川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大业初改为长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别置泽州,治泽县(今山西阳城县)。八年移至端氏县(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贞观元年(627年)移治晋城县(今山西晋城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东南部沁水、阳城、晋城、高平、陵川等县市。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府,置凤台县为府治。(2)辽开泰年间置,治神山县(今河北平泉县南察罕城)。辖境约相当今河北省平泉、承德、宽城三县市地。金承安二年(1197年)改惠州。


猜你喜欢

  • 铜钿湾市

    即铜钱湾市。在今湖南湘乡市东北五里。

  • 思茅厅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分车里九土司及攸乐地置,属普洱府。治所即今云南思茅市。1913年废为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治今云南省思茅市。属普洱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思茅市地。1913年废厅,

  • 利乡侯国

    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中部或北京市西南部。东汉废。

  • 斯榆国

    亦作斯都、徙国。都徙 (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西汉武帝时,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 邛、 筰、 冉、��、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索隐

  • 兀良海牙

    即兀剌海。亦作委剌哈、斡罗孩。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一说在今甘肃山丹县北之龙首山。

  • 矢浦四十八寨

    在今贵州黎平县西亮江上源。《明史·陈璘传》:“有吴国佐者,洪州司特峒寨苗也……自称‘天皇上将’……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焚之。国佐逃矢浦四十八寨,复入古州毛洞,追获之。”在今贵州省黎平县西亮江上源。明万

  • 半汤镇

    即今安徽巢湖市东北半汤镇。清道光《巢县志》卷8:有半汤铺。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东部、汤山西南麓。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半汤,人口1.1万。因汤山有冷、热二泉,汇合后炎凉参半,故名

  • 保安镇

    ①秦、汉称胡苏亭。即今山东宁津县西南二十五里保店镇。隋初置胡苏县于此。唐改临津县。北宋废临津县,改称保安镇。②北宋置,属永城县。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六十里芒山镇。金尝移砀山县治此。元至元中,复还旧治。③

  • 陁和镇

    唐置,属嘉州。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宋废。即今四川省峨边县。唐仪凤三年(678年)至天授二年(691年)置罗目县于此。

  • 茭山

    在今江苏溧阳市西。《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溧阳县: 茭山在 “县西六里。东西石壁削成,上有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