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川县

洛川县

①十六国后秦置,属长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北旧县镇北三十里。《元和志》 卷3洛川县: “以县界有洛川水为名。” 后废。北魏太平真君中复置,为鄜城郡治。治所在高槐 (今洛川县东北十里安宫村)。隋开皇三年 (583) 移治今县东北旧县镇,属鄜州。大业初属上郡。唐属鄜州。明泰昌初改雒川县,不久复改洛川县。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迁治凤栖堡 (即今洛川县治)。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②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浙州。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东境。后废。


在陕西省北部、北洛河中游。属延安市。面积 1886 平方千米。人口19.3万。辖7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凤栖镇。周为白翟(狄)地。秦为鄜邑,西汉设鄜县,新莽改名修令县。东汉初废。十六国后秦姚苌在今县东北增设洛川县,因境内北洛河得名(《元和郡县志》洛川县:“以县界洛川水为名。”)。后废,北魏太平真君中复置。隋开皇三年(583年)县治再迁进蒙(今旧县镇)。隋大业元年(605年)敷城县改名鄜城县,三年迁郡治今富县富城镇。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又改鄜城县为昭化县,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鄜城县。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降为鄜城镇并入洛川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洛川县治迁今址。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8年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50年属延安专区,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北洛河流经县境西侧,境内诸水汇入洛河。属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烤烟、油菜籽为主。洛川苹果闻名。工业有农机、炼油、粮油加工、烤烟加工及包装等。西包公路经此。革命纪念地有中共洛川会议旧址。


猜你喜欢

  • 周近水

    即今云南南华、楚雄、元谋等县市间之龙川江。《新唐书·南蛮传》: “永徽初,大勃弄杨承颠私署将帅,寇靡州,都督任怀玉招之不听,高宗以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与怀玉讨之。至罗仵侯山,其酋秃磨蒲与

  • 开都关

    清置,即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铁门关。宣统《新疆图志》卷81焉耆府:开都关“面山临水,路窄,仅容双轮,有巡卡汛兵。水东壤地百亩,梨树成林,花时颇饶幽景,梨实味甘”。

  • 大漳溪

    在今福建永泰县南。《方舆纪要》卷96永福县:大樟溪“源出德化县,流入境。又东入侯官县界,为泽苗江上流。支流曰印溪,俱东行三十余里,入阳崎江。或谓之漳溪”。

  • 夥尔

    在今西藏巴青县西北巴青区的夥尔巴青。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 《西藏志 · 外番》。

  • 章川堡

    北宋置,属德顺军。在今甘肃静宁县东南。

  • 曷懒路

    即合懒路。金置,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五里古城。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元改为合兰府。又作合懒路。金置,治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辖境约当今长白山以东,吉林图们江流域以南,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以北地。元改置

  • 侧耳岩

    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清嘉庆《马边厅志略》 卷2: 侧耳崖在 “治西二十余里。峭壁临江,缘岩凿路,仅可通一人,为达犍、嘉要道”。

  • 木厂铺

    即今安徽六安市北木厂镇。明万历《六安州志》卷2《集》:木场铺在“北四十里”。

  • 崇安县

    ①唐先天元年 (712) 改隆安县置,属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至德二年 (757)改为崇平县。②北宋淳化五年 (994) 升崇安场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武夷山市 (崇阳镇)。元属建宁路。

  • 宝盖洞

    即今浙江常山县西南球川镇白鸽洞。《方舆纪要》 卷93常山县: 宝盖洞 “在县西五十五里球川之上。正德七年以姚源盗起,置戍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