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口
又作浏口。在今湖南长沙市北,为浏阳河入湘江之口。《水经·湘水注》: 湘水 “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湘水又径浏口戍”。《资治通鉴》: 五代梁开平元年 (907),马殷遣 “黄璠帅战三百屯浏阳口, ……黄璠自浏阳绝江, 与(秦) 彦晖合击,大破之,执 (刘) 存及 (陈) 知新”。
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北,浏河汇入湘江处,为水陆交通要冲。《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淮南将刘存等侵潭州,州将黄璠“帅战舰三百屯浏阳口”,即此。
又作浏口。在今湖南长沙市北,为浏阳河入湘江之口。《水经·湘水注》: 湘水 “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湘水又径浏口戍”。《资治通鉴》: 五代梁开平元年 (907),马殷遣 “黄璠帅战三百屯浏阳口, ……黄璠自浏阳绝江, 与(秦) 彦晖合击,大破之,执 (刘) 存及 (陈) 知新”。
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北,浏河汇入湘江处,为水陆交通要冲。《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淮南将刘存等侵潭州,州将黄璠“帅战舰三百屯浏阳口”,即此。
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南三十里西河镇。产煤。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2《乡镇》有西河南镇、西河北镇。(1)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西南部。面积194.7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西河村,人口 2760
在今湖北广水市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安州刺史李金全降南唐,南唐将李承裕入安州。晋将马全节讨之,“自应山进军大化镇”。即此。(1)古镇名。在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五代晋天福五年(94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古城乡(古城畈),一说在今随州市东北八十八里。《后汉书·刘玄传》:“圣公避吏于平林……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余人,号平林兵, 以应之。”三国魏置县。古邑名。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王
明嘉靖二十四年 (1545) 置,为归德府治。治所即今河南商丘县。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古旧县名。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城关镇。明、清为归德府治。1960
唐天宝元年(742)改振州置,治所在宁远县(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南部地。乾元元年(758)复改振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振州改置,治宁远县(今海南三亚市崖城镇)。辖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南五里南山上。为宋代道教摩崖石刻群。《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 南山“在大足县南五里。上有龙洞醮坛,旱祷辄应。淳化二年供奉官卢斌平蜀余贼任秀等,斌率兵顾昌州南斗山,南山最高,望眼阔远
即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北金山乡。旧为呼玛县治。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2:“县治土名西尔根。”
1932年改知子罗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福贡县南八十二里知子罗。民国《云南行政纪实》: “境内有碧罗雪山及怒江,因名碧江。” 1949年底改碧江县。1935年由丽江县知子罗行政区改置,治营
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南石牙乡。明、清置界牌镇巡司于此。
1949年6月当地解放后由榆林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陕西榆林市。1950年撤市改县。1988年复设榆林市。在陕西省榆林市中北部,西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面积4.36万平方千米(市辖区705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