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堂
在今湖北崇阳县东。《清一统志·武昌府二》: 黄庭坚读书堂 “在崇阳县东金城山麓。扁曰浩然”。
在今湖北崇阳县东。《清一统志·武昌府二》: 黄庭坚读书堂 “在崇阳县东金城山麓。扁曰浩然”。
唐天祐二年 (905) 改翼城县置,为汾州治。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北宋复为翼城县。古县名。唐天祐二年(905年)改翼城县置,治今山西省翼城县,属绛州。北宋复改为翼城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陆凉州。治所在蔡村 (今云南陆良县西南二十六里河纳)。明永乐初废入陆凉州。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南河纳村。属陆凉州。明永乐初废。
即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清嘉庆《南溪县志》卷3:李庄镇“在县西南七十里”。民国《南溪县志》卷1:李庄镇“宋以前县治,地滨大江,又当叙南孔道。故商业繁盛,居民千余家,与宜宾交通极便”。抗日战争期间
亦作且末城、且志城、沮末城。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汉魏南北朝时为且末国都。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属晋熙郡。治所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北二里。《寰宇记》卷125太湖县:“在龙山太湖水之侧,因为县名。”元嘉末移治今太湖县。北齐改为太湖县。
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李远 《青唐录》: “ (青唐) 城之西有青唐水注宗河。”
俗名仙阳镇。北宋置,属浦城县。即今福建浦城县北四十里仙阳镇。古镇名。俗名仙阳镇。北宋置,即今福建省浦城县北仙阳镇。属浦城县。《元丰九域志》:建州浦城县有迁阳镇。南宋绍兴初废。参见“仙阳镇”。
1914年改安肃县置,属直隶保定道。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723平方千米。人口55.7万。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安肃镇。西汉置北新成县,治今县西,属
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南四十一里东姚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4:咸丰七年(1857)十一月,土匪“至林县之东姚集”。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二里。《水经·洛水注》:“洛水之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