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淮水

淮水

①即今淮河。《禹贡》: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浮于淮泗达于河。”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平氏县: “ 《禹贡》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原在江苏北部独流入海。金代以后下游为黄河所夺,现由洪泽湖,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今江苏江都县入长江。

②古水域名。《汉书·地理志》 丹阳郡陵阳县:“桑钦言淮水出东南,北入大江。” 又庐江郡: “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 此淮水出于陵阳东南,金兰 (古泾县的变音) 西北,北入大江,当在今安徽青阳县与黄山市、石台县相接处,为今青通河与陵阳河的混称,并上接于今青弋江上游太平湖,构成一条水陆相接的南北交通路线。《水经》 以金兰为县,在大别山区; 《水经注》 以淮水为灌水之误,均不确。

③即今江苏南京市之秦淮河,为长江支流。六朝时建康 (今南京市) 城南淮水阔达数十丈,夹淮立栅。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东则溯流而上径破冈渎通三吴。《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淮水 “源出县南华山,在丹阳、湖孰两县界,西北流经秣陵、建康二县之间入于江。初,王敦抅乱,王导忧将覆族,使郭璞筮之,曰: ‘淮水绝,王氏灭。’ 即此淮也”。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通此河,改称秦淮河。

④即潍水,亦即今山东境内潍河。上源为久台水和浯水,北流经高密市东。至潍坊市东南接纳汶水,北流经昌邑市东,北流入海。《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朱虚县: “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又,灵门县下: “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淮。” 又,横县下: “故山,久台水所出,东南至东武入淮。”“” 皆指潍水。

⑤亦作维水。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南维水。《汉书·地理志》 房陵县: “淮山,淮水所出,东至中庐入沔。” 《水经·沔水》: 沔水 “又东过中庐县东,淮水自房陵县淮山东流注之”。

⑥即今广东惠阳市北淡水,为东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淮水在 “府南百里,亦曰上下淮水。源出府西南梧桐山,东流受李溪水、米塘水,至鼓角山折而北流,有麻溪水来合焉,北流注于西江”。


古水名。(1)即今淮河。(2)即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六朝时淮水在建康(今南京)城南阔数十丈,岸上立栅,水上置浮航二十四,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东则溯流而上可径由破冈渎通三吴。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凿通此河,遂改称秦淮河。


猜你喜欢

  • 洪家楼

    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光绪 《山东通志》 卷34载: “洪家楼在 (历城) 县东七里。明洪侍御别业,后为尹象贤书楼。” 今为洪家楼镇。1958—1987年为历城县驻地。区片名。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部。区

  • 广安府

    元至元二十年(1283)于废西宁军置,属顺庆路。治所在渠江县(今四川广安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安、华蓥、岳池等市县地。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广安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治渠江县(今广安市

  • 延头戍

    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水经·江水注》:“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宋书·谢晦传》:元嘉三年(426),谢晦兵败, 自江陵北逃,“至安陆延头,为戍主光顺之所执”。

  • 牛心川水

    又名宗哥川。亦曰宗水。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水经·河水注》:“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水出西南远山,东北流径牛心堆东,又北径西平亭西,东北入湟水。”

  • 汕头

    亦作沙汕头。即今广东汕头市。为广东出海要道。民国初为广东潮循道尹驻此。属海澄县。1921年设汕头市政厅。1930年设汕头市。

  • 白芒营

    ①即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五十六里白芒营镇。《清一统志·永州府二》:白芒营“在江华县南,接富川县牛岩滩界。设把总戍守”。②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白芒营“在县西,与连山县相近,

  • 西坝场

    今四川乐山市南西坝镇。清嘉庆《犍为县志》卷2:西坝场在“县北六十里。通乐山”。光绪元年(1875)石溪炭厂脚力李三打杵, 自号平天王,起义于此。

  • 义渠道

    西汉改义渠县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西峰市东境。东汉废。

  • 圆照寺

    古称普宁寺。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北隅显通寺左侧。明永乐初建。宣德年间重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殿内塑像俱全。寺后塔院有白色喇嘛塔一座,建于宣德九年 (1434),为印度高僧宝利沙

  • 天子城

    即天生城。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天城乡流水村天城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3谓:“相传昭烈驻兵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