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凉山

清凉山

①即今山西怀仁县西清凉山。《金史·地理志》: 大同府怀仁县有清凉山。《方舆纪要》 卷44怀仁县: 清凉山在 “县西二十里。旧有砖塔及利国冶铁”。

②古称石头山,又名石城山。在今江苏南京市汉中门内。南唐时山半建有清凉道场,故改今名。六朝以来,皆守此为固。山中有清凉寺、扫叶楼、乌龙潭及六朝、南唐古井等许多名人遗迹,是南京市名胜之地。

③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肤施县 “嘉岭山” 条下: “城东北有清凉山,上有尸毗岩及万佛、仙石等洞。”


(1)古称石头山,又称石城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区西侧。海拔63.7米。为一红色砾岩低丘,长江曾流经其西麓,形势险要。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建金陵邑。公元212年东吴孙权又在金陵邑原址筑石头城,故亦称石城山。南唐时建清凉道场,改今名。有清凉寺、扫叶楼等古迹。今辟为公园。(2)曾称太和山。在陕西省延安市城区北、延河北岸。海拔1219米。山体由砂岩、页岩构成,上覆黄土。为梁状山地尾部,长期受流水侵蚀,渐成峁状。北部和缓,东、南、西三面较陡。有佛教石窟四座。其中以北宋时开凿的第一窟最大,屏壁及窟室四壁满雕佛像,有“万佛洞”之称。1941—1947年间,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总社、解放日报社、中央印刷厂等单位驻此,留有旧址。(3)“五台山”的别称。


猜你喜欢

  • 东河县

    唐武德五年(622)置,属顺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一带。贞观元年(627)废。

  • 谷罗镇

    金置,属河阳县。即今河南孟县北二十里罗状村。

  • 石鼓汛

    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石鼓镇。清有把总外委驻防。

  • 汉溱水

    又作绳水、渑水。即今山东淄博市北裙带河。《水经·淄水注》:渑水“出营城东,世谓之汉溱水也”。

  • 果城山

    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6大冶县: 果城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环绕如城。一名屏风峡山。又名黄茅尖山。山势峻峭。今有黄茅寨守此”。

  • 蒲侯氏

    春秋时莒邑。在今山东莒县境。《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杞殖、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杜注: “薄侯氏,近莒之邑。”古邑名。春秋莒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

  • 和义州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 瑶剑州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 危渡口

    即凌消村。在今河北深州市县东北四十里,古滹沱河南岸,今名西凌霄。《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为赤眉所迫,南驰“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李贤注“即光武所渡处,今俗犹谓之危渡口”。

  • 宁羌州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改宁羌卫置,属汉中府。治所即今陕西宁强县。1913年改为宁羌县。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宁羌卫置,治今陕西省宁强县。属汉中府。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强、略阳两县地。清不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