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流县

清流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新昌县置,为滁州治。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寰宇记》 卷128滁州: 清流县 “因县东清流水为名”。大业初属江都郡。唐复为滁州治。明洪武初废入滁州。

②北宋元符元年 (1098) 析宁化、长汀两县地置,属汀州。治所在清流驿 (今福建清流县)。《元一统志》: 清流县 “以溪流清泚,因取清流为名”。嘉靖《汀州府志》 卷1 《邑名》: 清流 “旧驿名,以溪流如环,清莹可爱,故名”。南宋绍定中 (1228—1233)废。元复置,属汀州路,仍治今清流县。明、清属汀州府。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1)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置,治今安徽省滁州市。为滁州治。因县东清流水得名。明洪武初废入滁州。(2)今县名。在福建省西部、九龙溪流域。属三明市。面积1808平方千米。人口14.7万。辖5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龙津镇。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析宁化县六团里和长汀县三团里置县,治今址。以县治有龙津河流水清澈命名,属汀州。《大元大一统志》:清流县“以溪流清泚,因取清流为名”。南宋绍定间废。元至元八年(1271年)复置,属汀州路。明、清属汀州府。1913年属西路道(1914年改称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31—1934年曾为中央苏区辖地,建立过县、区、乡三级政权。1949年属第七专区(1950年改称永安专区)。1956年改属龙岩专区。1960年并入宁化县为清宁县,治所在原宁化县城。1961年恢复清流县,归属仍旧。1962年改属三明市。1963年属三明专区,1971年属三明地区。1983年属三明市。地处武夷山南段,九龙溪横贯东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水力资源丰富。产稻、大豆、油菜籽、油茶、花生等。特产松脂、香菇、油桐。所产剪刀著名。矿产有斑岩型钨、煤、铜等。有嵩口坪水库和嵩口坪鱼龙岩水电站。工业有森工、机械、电力、食品等。建文、洋万公路和沙溪航道经此。


猜你喜欢

  • 楚国之别称。《战国策》 卷3秦策: 张仪说秦王,“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都、江南。荆王亡奔走,东伏于陈”。即西周时楚国的别称。因其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县西)一带,故称。

  • 水南市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清一统志·延平府》 “高滩市”条下:“水南市,在(将乐)县东南一里三华桥头。”

  • 文亭山

    在今山东成武县西北二里。《方舆纪要》卷32成武县:文亭山在“县西北二里。上有文士亭。相传汉高曾驻跸于此”。

  • 和利县

    即利和县。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旧唐书·地理志》、《寰宇记》 卷81均作 “和利”。

  • 洛口墟

    ①即今江西宁都县北八十三里洛口乡。清置汛。②亦作洛口塘。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北六十里庄口镇。明嘉靖 《赣州府志》 卷5: 会昌县有洛口市。

  • 合小坪

    在今四川江津市南。《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合小坪“在县南。正德中, ‘贼’方四等攻江津,官军击败之,追至此”。

  • 冕山关

    明置,属宁番卫。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北。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卷 34 《边防记》 宁番卫: “ 《土夷考》 云: 冕山桥去冕山关五里,在孙水之浒。” 清于此设县丞,民国改设县佐。

  • 岐阳宫

    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里。《元和志》卷2凤翔府(岐州):“后魏太武帝于今州理东五里筑雍城镇,文帝改镇为岐州。隋开皇元年,于州城内置岐阳宫,岐州移于今理。”

  • 上虞县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上虞市(百官镇)。《水经·渐江水注》 引《晋太康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 因相虞乐,故曰上虞。”隋开皇九年(589)废。唐贞元元年(78

  • 走马川

    应即今新疆玛纳斯河或呼图壁河。唐岑参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古水名。在唐轮台县(今新疆米泉市境)附近,古车师国即唐庭州的西境,应即今玛纳斯河或呼图壁河。唐岑参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