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渠县

渠县

①明洪武九年 (1376) 降渠州置,属广安州。治所即今四川渠县。以滨渠江为名。清属顺庆府,嘉庆十九年 (1814) 改属绥定府。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境内东汉墓阙较多,誉为 “墓阙” 之乡。

②又称渠北县。1933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桂馥(今四川渠县北贵福乡)。后迁佛楼寺。1934年1月废。


在四川省东部、渠江上游、华蓥山北段西麓。属达州市。面积2 013平方千米。人口134.5万。辖6镇、80乡。县人民政府驻渠江镇。因滨渠江故名。汉置宕渠县,治今县东北,属巴郡。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分置宕渠郡,为郡治。三国蜀汉延熙中后废宕渠郡,改属巴西郡。成汉复宕渠郡。后郡、县并废。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置北宕渠郡,大通三年(529年)置渠州。北周明帝时改北宕渠郡为流江郡,置流江县为渠州及流江郡治,故址即今渠县治。隋开皇初废流江郡,大业三年(607年)罢州,县属宕渠郡。唐复渠州。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废流江县入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渠州为渠县,属广安州。清属绥定府。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3—1935年红军曾建渠北县苏维埃政府。1950年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大竹专区。1953年属达县专区,1968年属达县地区,1993年属达川地区,1999年属达州市。地处盆中丘陵东北部,川东平行岭谷华蓥山北段西侧低山丘陵地带。州河、巴河于东北隅三汇镇合流后称渠江,右纳流江河、中滩河,蜿蜒南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高粱、柑橘、茶叶、油桐等。黄花产量约占全省80%。为全国黄花、苎麻、柑橘生产基地县之一。为省生猪、蚕茧、甘蔗生产基地县。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石膏、钾等。工业有冶金、采煤、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特产三汇特醋、果醋。襄渝铁路、川鄂公路经此。渠江通航运。名胜古迹有东汉冯焕阙、沈府君阙、无铭阙等及老龙洞、城坝、八濛山、礼义城等。纪念地有李子垭、义和乡红军石刻标语。


猜你喜欢

  • 梁上铺

    即今贵州三穗县南良上乡。《清一统志·镇远府》 “宛溪铺” 条下: 又有 “梁上铺” 等,“皆清江通判管理”。

  • 南源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左江流域。后废。

  • 南高县

    北魏置,属南梁郡。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境。后废。

  • 东乐县

    1913年析张掖县置,属甘肃甘凉道。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西东乐乡。1927年直属甘肃省。1932年改为民乐县。旧县名。1913年由张掖县所属东乐分县析置,治今甘肃省民乐县北东乐镇。1933年更名民乐县。

  • 临乡

    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南七十里古城山上。即沅南故城。《后汉书·马援传》: 援征五溪蛮,“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水经·沅水注》:“ (沅南) 县在沅水之阴,因以沅南为名。县治故城,昔马援讨临乡

  • 果鲁母站

    又作捏来、呆 (果) 梅鲁站。元置,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木古母里驿。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和伦百一十海里、捏来。” 明废。

  • 钱塘镇

    即今四川合川市北钱塘镇。民国 《合川县志》 卷2: 大磻水 “至刘家大桥为钱塘镇,通路有水,食店数家”。在重庆合川市北缘。面积90.6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圆凼子,人口6860。场头原有

  • 下沙镇

    一名鹤沙镇。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三十二里下沙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上海县:下沙镇“峙邑南而近海,因名。宋置下沙盐场。旧有盐课司,后迁新场镇。而盐仓则自周浦徙于此。今亦废”。(1)在上海市南汇区西部

  • 佷山县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东汉属南郡。三国吴属宜都郡。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为兴山县。后复为佷山县。隋开皇八年 (588) 改为长杨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

  • 彻州

    唐贞观六年(632)以西羌董洞贵部落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地。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