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州

温州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新州置,治所在梁宁郡角陵县 (今湖北京山县)。《元和志》 卷21郢州: “后魏废帝二年改为温州,因温水为名也。” 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十七年(643) 废。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沙河县 (今河北沙河市北沙河城镇一里)。辖境相当今河北沙河市地。四年 (621) 废。

③唐高宗上元二年 (675) 分括州置,治所在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寰宇记》 卷99温州: “以温峤岭为名。” 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天宝元年 (742) 更名永嘉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温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 因度宗赵禥潜邸升为瑞安府。地当东南沿海,宋、元时尝置市舶司于此。

④五代南汉置,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后废。


(1)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新州置,“因温水为名也”(《元和郡县志》)。治角陵(隋改名京山,即今京山县)。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京山县一带。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年)废。(2)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沙河县(今沙河市沙河镇东)。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沙河市北沙河城。四年废。(3)唐上元二年(675年)析括州置,以其地“恒燠少寒”得名;一说以在温峤岭(今温岭市西)南得名。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温州、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洞头、苍南、玉环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永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温州。属江南东道。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以度宗赵禥潜邸升为瑞安府。


猜你喜欢

  • 兀鲁骨河

    即兀鲁灰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明于谦《少保于公奏议》卷8所载之兀鲁骨河, 即此。

  • 麻溪镇

    在今湖南桃源县东北一百里。元置巡司于此。明废。《清一统志·常德府二》 引 《府志》: “麻溪、盘塘诸处,介于澧州石门、慈利二县间,通永定诸蛮,路小而僻,防守最切。”

  • 昌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南荆州置,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隋大业初改为舂陵郡。唐武德三年(620) 复为昌州。五年 (622) 废。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蒲县 (今山西蒲县)。辖境相当

  • 沙湖

    ①在今江苏溧水县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溧水县:沙湖“在县南六十里。周五十余亩,为堰以资灌溉”。②在今江苏盱眙县北。《方舆纪要》卷21泗州:“沙湖在州北五里。当祖陵之东南。”③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

  • 三十里铺

    ①又名黄沟寨。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三十里铺乡。清光绪《颍上县志》图:西北有三十里铺。②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北卅铺镇。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乡镇》:三十里铺在“城北三十里,距孔城三十里”。③即今山东高唐

  • 汤源县

    一作荡源县。唐武德四年析安阳县置,属卫州。治所在今河南鹤壁市东南六里故县村。六年(623)改属相州。贞观元年(627)改为汤阴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汤阴县置,治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鹤壁市

  • 大江口汛

    即今湖南溆浦县西五十里江口镇。明置江口驿。后以其东有小江口,故此地称为大江口。清《乾隆内府舆图》:溆浦县西有大江口。光绪《湖南通志》卷1溆浦县图作大江口汛。

  • 兴安陵

    在今江苏丹阳市东北二十四里。为南齐明帝陵。《元和志》卷25润州丹阳县:“明帝鸾兴安陵,在县口东北二十四里。”

  • 建武营

    清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游击为都司。《清史稿·胡中和传》: 同治三年 (1864),“冬,剿苗匪于建武,腰中弹伤,力战败之”。即此。光绪三十三年 (1

  • 白田原

    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晋书·石勒载记》:西晋永嘉三年(309),“刘琨遣护军黄秀等救壶关,勒败秀于白田”。《方舆纪要》卷42长治县:白田原“白田一作封田”。又作封田。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北。西晋永嘉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