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湳陵山

湳陵山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5万州: 湳陵山在 “州西南二十里。南有大溪,流绕冈阜”。


猜你喜欢

  • 董家口关

    明置,属抚宁县。为长城关隘之 一。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一百十里。《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董家口关,“关之东曰大毛山口关,皆筑城戍守”。

  • 瓦亭驿

    ①在今甘肃泾川县东。《方舆纪要》卷58泾州:瓦亭驿“在州东六十里,邠泾之通道也”。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七十里瓦亭村。明置驿,并设巡司及递运所于此。清设千总驻防。

  • 常山郡

    西汉文帝元年 (前179),为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景帝五年 (前152) 改为国。武帝元鼎三年 (前114) 复改为郡。四年移治元氏县 (今河北元氏县

  • 古风岩

    在今湖南浏阳市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0:古风岩“岩深数十里,溪水内出,灌田百余亩。其相连者,又有毛公、白石等岩”。

  • 吴山井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吴山。《寰宇记》卷93:“吴山泉在吴山北,寒泉迸溢,清而且甘,汲之不竭。”宋吴自牧《梦粱录》卷11:“吴山北大井曰吴山井,此井系吴越王时有韶国师始开,为钱塘第一井。山脉融液,泉源所钟,

  • 广济河

    即五丈河。北宋开宝六年(973)改名。西起今河南开封市,东经今兰考县北,折东北经山东定陶县至巨野县西北入梁山泊,下接济水。《宋史·河渠志》:“广济河导菏水。自开封历陈留、曹、济、郓,其广五丈, 岁漕上

  • 蒗蕖州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罗共赕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南二十五里衙门村。彝语 “蒗稽” 为叶可食用的灌木,彝族常用以和荞粑吃,因当地盛产蒗稽面得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 属北

  • 毛俊镇

    即今湖南蓝山县东二十里毛俊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桂阳州》:毛俊镇“镇东南有大水源汛堡,西南有浆洞汛堡地,近广东连州,瑶人出入,皆由两汛,而毛俊实两汛总口。有千总一员驻防”。在湖南省蓝山县东部。

  • 同山

    一名童山。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水经·淇水注》:“一水径土军东,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南分,东入同山陂。”《隋书·地理志》:卫县“有同山”。《方舆纪要》卷16浚县:“相传武王伐纣,诸侯会同于此,因名。

  • 鸭堡寨

    一作押宝砦。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五十八里禾库。地极高寒。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吴陇登世居其地”,起事时凭以为固。清军征苗时 “楚中设粮台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