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督畔窟之地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西南。《金史·世宗纪》: 二十五年 (1185) 四月甲子,“诏于速频、胡里改两路猛安下,选三十谋克为三猛安,移置于率督畔窟之地,以实上京”。即此。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西南。《金史·世宗纪》: 二十五年 (1185) 四月甲子,“诏于速频、胡里改两路猛安下,选三十谋克为三猛安,移置于率督畔窟之地,以实上京”。即此。
在今广东廉江市西。《新唐书·地理志》零绿县: “以零绿水名。” 《方舆纪要》 卷104石城县:零洞水 “在废零禄县西三十里。源出县西境零洞山,下流入海。一名零禄水”。
即今湖北当阳市西南双莲镇。清同治《当阳县志》卷1《市镇》:“双莲市,治西南五十里。”
①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与陕西靖边县东北界上之白城子一带。《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白城子“在镇西怀远堡北。旧为寇垒。隆庆中,陕督王崇古自花马池长城关出边,与敌战于此。败之”。②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乡
①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史记·赵世家》: 孝成王十年 (256),“燕攻昌城,五月拔之”。即此。西汉置昌城侯国。②即昌国城。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昌城村。③在今河南南乐县南。《晋书·
①一作汶水。即今岷江。《战国策·燕策二》:“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兴十四年(236),“后主至湔,登观阪,看汶水之流”。又《水经·江水注》:“江水又径汶江道
清康熙三年 (1664) 由湖广省分为左右两布政使司,六年 (1667) 右司改为湖南省。省会在长沙府 (治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1913年废长沙府,长沙县为湖南省会。1933年由长沙县析
明置,属宁夏左屯卫。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北马站村。
亦作鹊儿沟、雅儿沟。即今新疆呼图壁县西南雀儿沟镇。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1绥来县: “东南一百二十里至西凉户,接呼图壁之雀儿沟。”
南宋置,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12柳州: “涌珠泉在柳城县之西七十里洛好市。” 即此。明置洛好镇巡司。
即今河北平泉县西五十里七沟镇。清于此设外委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