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瓠子河

瓠子河

古黄河支流。自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鄄城、郓城南,折北经梁山西、阳谷东南,至阿城镇折东北经茌平县南,东注济水。《汉书·沟洫志》: 元光三年 (前132),“河决于瓠子 (今濮阳市西南),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梁、楚一带连年被灾。初决时,瓠子河主流东入巨野,南夺泗入淮; 另有分支北流入济。至元封二年 (前109) 始发卒数万人筑塞,武帝亲临,作 《瓠子之歌》 二首。工成,建宣房宫于堰上。东汉王景治水后,上游自宣房以下为河堤所隔,仅存沟渎,不复有水; 下游自今梁山以下,以将渠为源,北流至今茌平南注入黄河。宋时故道有残存,后堙。


古水名。自今河南省濮阳市南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省鄄城县、郓城县南,折北经梁山县西、阳谷县东南,至阿城镇折东北经茌平县南,东注济水。西汉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决入,东南由巨野泽通于淮、泗,梁、楚一带连年受灾。元封二年(前109年)始发卒数万人筑塞。武帝亲临,作《瓠子之歌》二首。工成,建宣房宫于堰上。东汉后上游自宣房以下为河堤隔,仅存沟渎,不复有水;下游自今梁山县以下,以将渠水为源,北流至今茌平县南注入黄河。宋时故道仅有残存,后堙。


猜你喜欢

  • 大成千户所

    亦作大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潮州卫。在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所城镇。清乾隆六年(1741)移黄冈协右营守备驻此。

  • 夫南

    亦作扶南。指今柬埔寨及越南南部一带。《文选》卷5左思《吴都赋》:“乌浒、狼㬻,夫南、西屠。”刘逵引《异物志》注:“夫南特有才巧,不与众同。”

  •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河南陕县老城东北侧。春秋时为晋邑。《左传》: 僖公三十年 (前630),郑烛之武见秦伯曰: “许君焦、瑕,朝济而设版焉。” 杜注: “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战国属魏。《史记

  • 两水镇

    北宋置,属蓬莱县。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清一统志·登州府》:两水镇“盖以清洋、大沽而名也”。金天会二年(1124)于此置福山县。(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当以清洋、大沽两水经其镇,故

  • 小坪寨

    在今贵州天柱县西南(今属剑河县)。明洪武三十年(1397),古州蛮起事,杨文进讨,至沅州,伐山开道二百里抵天柱,遂涉苗境,营小坪。即此。在今贵州省天柱县西。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杨文讨古州蛮,涉

  • 峡州卫

    明洪武初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九年 (1376) 改为夷陵千户所。

  • 平桑县

    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集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贞观元年(627)废。二年复置。六年(632)又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属集州。贞观元年(627年)废,二年

  • 三合站

    元置,在今广东廉江市北五十里。明成化七年(1471)改建三合堡。

  • 委粟津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黄河津渡处。《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七年 (430),“魏安颉自委粟津济河,攻金墉”。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古黄河上。北魏神䴥三年(430年),魏伐宋,魏将安颉自委粟津济河

  • 内部县

    隋开皇元年(581)改中部县置,为内部郡治。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开皇三年(583)属敷州。大业初属敷政郡。三年(607)移治今黄陵县南四里,属上郡。唐武德二年(619)复改中部县。古县名。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