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山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州城镇北二十里)。山圆而长,故名。《汉书· 宣元六王传》: 哀帝时“瓠山石转立”。注: “晋灼曰: 汉注作报山。山胁石一枚,转侧起立,高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广四尺也。师古曰: 报山,山名也。古作瓠字,为其形似瓠耳。” 上有汉东平思王墓。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州城镇北二十里)。山圆而长,故名。《汉书· 宣元六王传》: 哀帝时“瓠山石转立”。注: “晋灼曰: 汉注作报山。山胁石一枚,转侧起立,高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广四尺也。师古曰: 报山,山名也。古作瓠字,为其形似瓠耳。” 上有汉东平思王墓。
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临山镇。本庙山寨。明洪武中置庙山巡司于此。洪武二十年 (1387) 改置临山卫。在山东省郯城县境北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马站,人口 1860。以境内有庙山得
清代内蒙古六盟中的西部二盟。即伊克昭盟和乌兰察布盟。旧内蒙古六盟中伊克昭、乌兰察布二盟的合称。
西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东汉省入成武县。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钱大昕等以为当作邛成侯国,西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封外戚王奉光为邛成侯,置邛成侯国于此。属山阳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方舆纪要》卷47汜水县:“建炎二年,岳飞败金人于汜水关,驻兵于此,与敌相持,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缚刍为交炬,四端而举之,金人疑援兵至,惊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阿克苏阿特东。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5: 济莫尔色克河 “河之西北六七十里有水发自哈尔巴哈卡伦西,东流经卡伦北,德布色格尔河自南经卡伦东来汇,是为哈尔巴哈河”。
东魏兴和四年 (542) 置,属汾州。治所在平昌县 (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约相当今山西介休市、灵石县境。北周改介休郡。(1)北魏延兴四年(474年)置,治定阳县(即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
即蒲亭县。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十五里。旧本 《隋书·地理志》: “西魏置蒱县。” 今标点本改蒲亭县。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中央山脉最高峰,海拔3805米。布农语原称此山为马博拉斯,意即“白发”,喻冬季山顶多积雪。后以神话传说,少女秀姑入山取宝冻死山中,故名。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南投、花
即今浙江上虞市西之曹娥江。《论衡·书虚篇》:“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水经·渐江水注》:“江水东径上虞县南……亦谓是水为上虞江。”《元和志》卷26:剡溪“北流入上虞县界为上虞江”。
1935年伪满置,属热河省。治所即今内蒙古敖汉旗驻地新惠镇。1940年撤销,并入敖汉旗。1945年复置,1948年又废。旧县名。1937年由敖汉左、右、南三旗部分地析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驻地新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