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甪里

甪里

又作角里、甪头。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西洞庭山甪里。《史记·留侯世家》 记有甪里先生。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8:“甪头,即汉甪里,在洞庭山村,汉甪里先生所居。《史记正义》:太湖中洞庭山西南,中号禄里村,即此甪里。今有巡检司,号角头巡检,俗或作甪字。”


(甪lù) 村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太湖西洞庭山西北。属西山镇。人口900。汉“商山四皓”之一角里先生隐居于此,故名角里。“角里”音Lùlǐ;后误为甪里。产稻、麦、油菜籽、红橘、板栗、杨梅、“碧螺春”茶等。


猜你喜欢

  • 东海国

    三国魏黄初中置,属徐州。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郯城及江苏赣榆、东海、新沂、连云港等市县地。西晋复改东海郡。

  • 西周

    国名。战国初,周考王都成周(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封其弟于河南(今洛阳市西、涧水东)。因在成周之西,故称为西周桓公。后又封桓公曾孙于巩(今河南巩义市西十里康店乡),称东周惠公。此东西二周乃周畿内国,

  • 小镇安

    即今广西那坡县。清乾隆八年(1743)设土巡司于此。三十一年(1766)改设小镇安厅。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故镇安峒地。元时有镇安路,故此称小镇安。明永乐中分置土州,后废。清雍正七年(1729年)

  • 东宋集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东宋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掖县西南有东宋集。

  • 顺阳县

    ①东汉明帝改博山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应劭曰: “在顺水之阳也。” 故名。西晋属顺阳郡。南齐改名从阳县。后复为顺阳县。北周废入清乡县。隋开皇初改清乡县复置,属邓州。移治今邓州市西三十里

  • 鸬鹚洲

    在今江西上高县城东南。《方舆纪要》 卷84瑞州府上高县: 鸬鹚洲在 “县治东南,当蜀江水口”。

  • 礼州中中千户所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建昌卫。治所在礼州(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清雍正六年(1728)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礼州。属建昌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

  •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在今江苏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大院。原为清两江总督衙门旧址。1853—1864年扩建为太平天国天王府。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殿、大殿前东西朝房、大殿后穿堂及暖阁、大殿后东侧内厅三进以及西花园等。1982年定为

  • 涿郡

    ①西汉高帝置。治所在涿县 (今河北涿州市)。《寰宇记》 卷70: 涿郡 “取涿水以为名”。汉成帝末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房山以南,河北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霸州、任丘以西地区。三国魏黄初七年 (2

  • 桓陵县

    南齐永元间侨置,属南新巴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