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苴关
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北四十里。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巡司于此。清废。
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北四十里。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巡司于此。清废。
即古雍奴薮。在今河北省东部,为诸淀泊之总称。《清一统志·顺天府一》:三角淀“按古时,惟三角淀最大,又当西沽之上,故诸水皆会入于此。今渐淤而小。《新志》:合相近诸淀泊,总谓之东淀云。延袤霸州、文安、大成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盖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古县名。唐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后地入吐蕃,侨治庆州(州治安化县,今甘肃庆城县)界,寻废。
即今陕西略阳县西北二十四里罝口。《宋史·吴曦传》: 开禧二年 (1206),“金遂陷大散关,曦退屯罝口……金遣吴端持诏书、金印至罝口,封曦蜀王,曦密受之”。即此。
在今四川阆中市。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4引《侯鲭录》云:“阆州有三雅池。昔有人于此池得三铜器。状如杯盏,上各有篆字。一曰伯雅,二曰仲雅,三曰季雅。”清道光《保宁府志》卷15:“按魏文《典论》:‘刘
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大坑山“在县东南十里。有泉北流,溉田数百亩”。
①又名双溪。在今江苏无锡市北五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双河“自运河分流曰双河口,分为二派,一东南流,合于梁溪;一西北经河浒钱桥,达直湖港,入武进界”。②今安徽太湖县东之黑河。《方舆纪要》卷
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改青山场院置,属鄂州。治所即今湖北大冶市。《方舆纪要》卷76大冶县:“县治西南有铜绿山,亦古出铜冶铸之所。县名大冶,盖以此。”宋属兴国军。元属兴国路。明属兴国州。清属武昌府
在今河南范县南古黄河北岸。《水经·河水注》:“北岸有新台,鸿基层广,高数丈,卫宣公所筑新台矣。《诗》齐姜所赋也。为卢关津。台东有小城,崎岖颓侧,台址枕河,俗谓之邸阁城。疑故关津都尉治也。”
著名温泉。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四里汤池镇东汤池上街头。宋王安石有《东坑泉》诗。今名汤池温泉。
西汉置,为苍梧郡治。治所即今广西梧州市。隋开皇十年(590)改为苍梧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隋开皇十年(590年)改苍梧县。自汉至南朝,为苍梧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