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略阳县

略阳县

①东汉改略阳道置,属天水郡。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西晋属略阳郡。东晋废。西魏改陇城县复置,为略阳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隋开皇二年 (582) 改名河阳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南天水侨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梁为德广郡治。西魏改为上洪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后废。

④南宋开禧三年 (1207) 改顺政县置,为沔州治。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元属沔州。明初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 (1486) 改属宁羌州。清属汉中府。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1)古县名。(1)东汉时改略阳道置,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陇城镇。属汉阳郡。西晋时废。北魏时复改陇城县置,属略阳郡。隋开皇二年(582年)改河阳县。(2)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梁为德广郡治。西魏改名上洪县。(2)今县名。在陕西省西南部,西北两面和甘肃省接壤。属汉中市。面积2831平方千米。人口20.2万。辖11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三国蜀建兴七年(229年)于今城关镇筑武兴城,设武兴督。北魏于武兴城置东益州、武兴郡和武兴县,西魏废帝元年(552年)改东益州为兴州,武兴郡为顺政郡;三年更武兴县为汉曲县。北周武帝时废槃头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顺政、落丛二郡;十八年改汉曲县为顺政县。大业二年(606年)废兴州复设顺政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顺政郡为兴州。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改兴州为沔州,并改顺政县为略阳县。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属宁羌州,崇祯七年(1634年)属汉中府。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1年并观音寺分县入略阳县。1949年属陕南行署区,1951年属南郑专区。1953年属汉中专区,1969年属汉中地区,1996年属汉中市。地处秦岭山地区。嘉陵江纵贯南北,支流八渡河、东渡河、小河、青泥河、西汉水、乐素河等分别从东、西汇入。黑河和白河自境东北南流,会沮水入汉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稻、豆类为主。为省重点蚕桑基地和核桃、木耳主产地之一。并为全国杜仲生产基地县。矿产有铁、硫铁、磷等。工业有钢铁、硫铁、磷肥、电力、冶金、建材等。宝成铁路、勉略、略康公路经此,嘉陵江及西汉水可通木船。古迹有灵岩寺、吴王坟、江神庙、紫云宫和白崖阁栈道遗迹。


猜你喜欢

  • 伏马关

    即白马关。在今山西盂县东北。

  • 蒙溪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蒙溪在 “府东北五十里。源出连江县界。又有仁溪亦出焉,西流经府北,入于洪塘江”。

  • 白关铺

    又名双江口。即今湖南株洲县(渌口镇)东北三十二里白关镇。五代楚马殷据湖南,设白关等五关。南宋以后设铺递,故名。

  • 乐川郡

    西魏置,治所在汾川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部地。隋初废。

  • 高鸡泊

    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资治通鉴》: 隋大业七年 (611),窦建德 “乃集无赖少年数百人,使(孙) 安祖将之,入高鸡泊中为群盗”。在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隋时为宽广数百里、芦苇丛生的大泽。大业七年(61

  • 芦山

    ①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会山”条下:芦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其麓有脊,连徽山之阴。《志》云,山左有水,北入旌德,下流达大江;山右有水,南入歙县,下流达浙江”。②亦作卢山。在今四

  • 叶县

    ①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西晋属南阳国。东晋属南阳郡。南朝宋大明元年(457)废。北魏复置。东魏改属南安郡。北齐为襄州治。北周为南襄城郡治。隋属颍川郡。唐属汝州。金改属裕州。

  • 小铜梁山

    亦名铜梁山。在今四川铜梁县西北。《元和志》卷33铜梁县:“以小铜梁山为名。”《清一统志·重庆府一》:小铜梁山“在铜梁县西北六十里。《元和志》:铜梁县取山为名”。

  • 嵩祝寺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原为明代番经厂和汉经厂遗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 建嵩祝寺。为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 最大的转世活佛章嘉胡图克图在京驻锡之处。

  • 防东县

    东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单县东北。西晋废。《清一统志·济宁州》:“按古有西防城,在县西,其南即单县境。本春秋时宋防邑地,后谓之西防城。后汉置防东县。在西防之东,故名。”古县名。东汉顺帝、桓帝时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