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河

白河

①一名白遂河。北运河源流之一,在今北京市东北部。《元一统志》:白河“在(顺)州东二里。古名白遂河。发源自密云界,由本州东南流入通州潞河。水势激冲,沙地疏恶,每岁雨潦暴溢,则泛滥散出,广狭深浅,无有常度”。《方舆纪要》卷11通州:白河,“《志》云,河两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

②即淯水。源出今河南嵩县西南,在湖北省境与唐河会合后称唐白河,至襄樊市入汉水。《明一统志》卷30南阳府:淯水“在府城东三里。俗名白河,其源自嵩县双鸡岭东南流,经南阳、新野,……与泌水合流,南至襄阳入汉江”。

③在今甘肃酒泉市西南。《明史·地理志》肃州卫:“西南有白水,又西北有黑水,东南有红水,俱流入白水。”清梁份《秦边纪略》卷4:卯来泉水“东北流向肃州,堰坝灌田,而河水差小,及合清水、红水、白水、沙河,从下古城由边东流,谓之讨来河。至岔口、镇夷界,合张掖河水,谓之天仓河,东北流向合黎焉”。


(1)旧称济水。汉水中游支流。在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北部。源出河南省嵩县南伏牛山,南流至新野县入湖北省境,在襄樊市陶岗附近与唐河汇合后称唐白河,在襄樊市入汉水。长328千米,流域面积1.22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刁河、湍河、潦河等。干、支流大部流经南阳盆地,富航运、灌溉之利。上游建有鸭河口水库。(2)藏语称嘎曲,意为“白色的水”。黄河上游支流。在四川省北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源出红原县南缘岷山中段西侧的山地。有左右两源,两源至龙日坝北汇流后始称白河。北流经安曲、邛溪镇后,至瓦切入若尔盖沼泽区,于索克藏寺注入黄河。长311千米,流域面积 5500 平方千米。中、下游河道弯曲。沿河湖泊星罗棋布,为川西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城县

    北魏改郏县置, 属广州南阳郡。 治所即今河南郏县。西魏废。

  • 黄落镇

    亦名黄堡镇。即今陕西铜川市西南三十里黄堡镇。《资治通鉴》: 东晋升平元年 (357),姚襄将图关中,“自北屈进屯杏城,……引兵进据黄落”。即此。北魏永安元年 (528) 于此置黄堡县。宋、金时成为重镇

  • 宁安堡

    一作绥安堡。明置,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宁县治。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

  • 长标岭

    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7富川县:长标岭“在县北六十五里。相传李靖讨萧铣收岭南地,常驻师植标于此”。

  • 李青店

    即今河南南召县治。清代设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1947年南召县徙治于此。

  • 黑龙江副都统

    亦称瑷珲副都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瑷珲城 (今俄罗斯布拉戈维斯申克东南黑龙江东岸)。次年迁新瑷珲城(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黑河、呼玛、谟河、逊

  • 渰龙陂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葛彰葛商司: “渰龙陂在司 (治今河坝场)南,旁有渰龙滩,皆乐回江所经也。”

  • 回銮寺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原名空王灵溪寺。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敕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大殿

  • 下阴

    春秋楚国地。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即此。古邑名。在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春秋属楚。《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年):“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

  • 九公寨

    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九公冲。《方舆纪要》卷26六安州:九公寨“在州西南六十里九公山上。山有九石如人立,因名”。